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7日讯(记者李佳)11月17日上午,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组织撰写的《传播创新蓝皮书: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2018)》在北京发布。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担任《传播创新蓝皮书: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2018)》主编,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珺、中心研究员吴世文担任执行主编。
总体报告强调,该蓝皮书以“呈现中国传播创新的发展过程,关注中国传播创新的前沿问题”为宗旨,认为互联网传播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形态、政治形态、文化形态、经济形态以及媒介形态的变化,多元形态的变化又冲击着传统的传播体系与传播方式,带来了深刻的传播革命,因此,单一地关注“中国媒介改革”尚无法回应当下媒体与社会的复杂变迁,必须转向“中国传播创新”的深入探讨之中。
单波介绍,蓝皮书汇聚国内外20余位专家学者及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聚焦基于互联网传播形态的中国传播创新体系建构,围绕社会传播、政治传播、跨文化传播、经济传播、媒体传播等五个维度,在调查研究中深入分析2017年中国传播创新,为提升中国传播能力提供方法与路径。
研究发现,互联网成为居民生活中普及率最高的信息媒体,40~59岁居民是近年互联网普及性的主要增长来源,至2017年底,40~49岁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88.5%;网络在居民尤其是40岁以下年轻族群的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互联网已经成为第一信息搜寻媒体,76.1%的城市居民在“需要信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上网获取”,20~29岁及30~39岁年龄段居民对这一说法的认同率高达90.0%。报告显示,手机端已经取代PC端成为最重要的上网终端。居民每日花在手机端的上网时长由51分钟大幅增长至97分钟。
据悉,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大力倡导中国特色的传播创新研究,将“中国传播”作为国际传播新秩序的重要一元,希冀和专家学者们共同记录、追问和探索互联网时代传播体系重构过程中的创新实践。2017年以来,该中心已连续主办两届“中国传播创新论坛”,此次正式推出了《传播创新蓝皮书: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2018)》,并还将开展工作坊等系列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