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华侨基金杨宇潇:“架桥者”的金融创新梦
2018-07-31 09:52:00 来源:鄂尔多斯网

2013年5月29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大力推动下,由杨宇潇等一批剑桥、耶鲁等海归精英管理的浙江华侨产业发展基金(简称“华侨基金”),在时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等省领导的见证下正式成立。

  “精准先生”,梦系华侨

  “实际上……”,这是杨宇潇通常用的开场白,以此修正自己及对话者表述中的不确切之处。这或许是一种有趣的“精准强迫症”,但对于基金掌舵者来说,这却是最不可或缺的“精准”、“稳健”因子,当然也是合作伙伴们充分信任他的关键所在。

  你可能很难想象到,眼前这位工作中身着正装、不苟言笑的基金掌舵人,早年却是一名射击运动员,曾获得过浙江省男子10米气步枪60发冠军,被评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如杨宇潇自己所说,“在射击训练时,整个人要保持高度安静状态,在平衡稳定中精准击发,才能一击必中。”

  告别运动员生涯后,杨宇潇去了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建筑与测量专业。这仍是一个以“精准”为要求的专业。谈到选择这个专业的理由,杨宇潇说,“实际上,没有那么多理由,也许就是下意识。”剑桥之后,是房地产开发,然后是基金。就这样,“精准”两字串起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实际上——掌舵基金,和射击、测量一样,都是高精准要求的职业,差之毫厘,可能就失之千里,在基金行业,一个细微处的忽略,很可能就会导致大的失误。”杨宇潇说,操盘基金,有些类似射击运动中最高难度的移动靶项目,或是飞碟项目,要从快速掠过、足以迷乱眼睛的众多目标中,精准找出最理想的目标,然后果断射击。

  说到华侨基金的缘起,就和他对浙江经济发展大势的精准洞察有关。剑桥归来后,担任浙江省侨联青年联合会副会长的他很快发现,浙江有着雄厚的华侨资本,这些资本有着强烈的投资愿望,但总是找不到好项目。

  了解到华侨资本的苦恼,杨宇潇和他的伙伴们马上意识到,也许可以做个华侨基金,它应该是可以促成华侨资本抱团,并成为华侨资本和优质投资项目对接的平台。

  架“桥”先行,金融创新

  依托“浙商回归”,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侨联的支持和推动下,杨宇潇和他的伙伴们搭建了一个可以为华侨资本对接优质投资项目的理想平台——2013年5月29日,浙江华侨产业发展基金正式发起成立,而这也更坚定了杨宇潇服务侨商、助力发展的决心。

  “我们发自内心地为能投身这样一件具有时代先行者意义的事业而激动。”

  聚集华侨雄厚资本、助力浙江民营经济突破发展瓶颈,是他规划整个华侨基金运作思路的基点和初衷:

  为华人华侨提供优秀的投资服务平台,引领侨商资本回归实体经济,搭建资本相亲平台,实现资本与项目互动;

  推动侨商资本市场化发展,加速资金流动,以“引水入渠”的方式,打通海内外资本高速公路,为全球华人华侨进行资产的私人定制;

  服务于留侨、归侨、海外华人华侨,打造海外中国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助力国内产业升级,为金融创新插上新翅膀。

  华侨基金的构想,正好弥补了政府牵头的“浙商回归”工程中之相对薄弱的环节,也正是“浙商回归”工程最终能否落到实处、助力浙江经济的关键环节。于是一切水到渠成,此前已有着丰富基金运作经验的杨宇潇,当仁不让成了华侨基金的掌舵者。

  杨宇潇认为,基金公司是专业性投资机构,通过自身专业性为投资者寻求好的投资项目,促进财富增值。“华侨基金的作用,就是架一座桥,对接华侨资本与浙江经济。它在政府引导基金的带领下,引导侨商资本回归国内实业投资,使金融资本有效地助力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有效解决民间借贷‘空转’现象。”

  稳健投资,助力建设

  特别是2013年底,落户青田半年的华侨基金搬迁到了省城杭州,华侨基金的运作方式至此也变得更为清晰了。

  华侨基金将自身定位为“政府跟投型基金”,目前已拥有一支包括多位业内资深投资合伙人在内、由100余位专业人员组成的投资团队。资金主要投向国企、央企、地方政府平台类项目,专注于五大项目投资:中国新型城镇化基金、旅游酒店基金、科技创新基金、健康产业基金、绿色能源基金。目前,公司还在筹划发起成立文化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及其它股权类投资基金。

  以中国新型城镇化基金为例,它主要致力于投资中国新型城镇化项目,参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今,在许多浙江政府主导城镇化建设项目中,背后都有华侨基金的身影,如这几年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的“五水共治”。

  当然,对于这个投资定位,杨宇潇反复强调的是“稳健”,他希望借助政府项目的公信力,树立华侨基金稳健、值得信赖的市场和业界口碑。

  稳健之外,杨宇潇也强调“契约精神”,他说,这是基金行业最核心的精神,“它意味着诚信、责任和公正。我们倡导团队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最大程度发挥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潜力,深化投资研究的成效;我们借助严密高效的投资决策流程,力争为基金持有人积极把握每一个投资机会。”

  一年半来,华侨基金发展快速。除了规模迅速扩大外,2014年7月,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审批,华侨基金正式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成为国家认可的可以从事私募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私募基金投资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2014年8月,华侨基金又成了浙江省城镇化基金专业委员会首批委员单位。

  产业构想,跨界互联

  此外,杨宇潇还准备在杭州“做更大的事”,这也是华侨基金迁到省城杭州后的又一重大发展规划。2014年12月,华侨基金打造的又一力作——“华侨国际·金融发展中心”正式落户钱江新城,位于富春路188号市民中心B座。

  在杨宇潇的构想中,华侨国际·金融发展中心就是未来杭州的“垂直华尔街”、是跨界互联网金融的试验区,更是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实验基地,它将学习华尔街金融模式,打通金融生态链,形成金融总部聚集区。

  更具体地说,这是一个“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建设功能齐全的互联网金融中心”,在这里,传统金融行业自然少不了,保险,证券、投资、信托、基金、财务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PE投资机构、融资租赁机构、融资担保机构、金融控股公司。

  但更多的则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金融产品垂直搜索与销售、金融电商、移动互联网金融、融合金融交易信息平台、高端消费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技术研发中心、互联网金融云计算技术中心、文化产业展示交易中心、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互联网金融孵化中心……

  “打造最具实力和潜力的浙江互联网金融CBD,打造国内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中心,圆一个浙江新兴金融中心的中国梦。”杨宇潇这样描述他的宏大但已经落地、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的构想。

  相比于基金掌舵风格的稳健,这个构想大开大合,已经隐隐显现出划时代意义。

  同时,华侨国际·金融发展中心也将是一个“资本相亲平台”,杨宇潇在办公桌前站起来,很具体地想象着这样的场景:以后,他还将邀请他在海外的合作公司如骑士资本(KIG)、瑞士资本(Swiss Capital)、新加坡私人银行、美国银行私人银行等国际投行都入驻到华侨国际,大家聚集在一起,交流、对接、策划、签约,对良好项目进行分析和产品研发——正所谓楼上楼下,把活干掉。……而笔者也仿佛看到,这就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座桥梁。

  后记

  采访结束时,杨宇潇颇兴奋,他拿着1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说,“我们的努力,在国家层面得到了肯定。”

  “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现了改革的思路,基金正式运行后,更要用市场化的办法来操作!”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说。

  当天的会议,决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助力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李克强说,设立国家创投基金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重要的是,基金探索的路径方向正确,体现了一种“改革的思路”:

  把几项战略性产业基金、财政专项等“碎钱”、“零钱”合并起来,盘活使用,从而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

  “而通过设立类似的基金,就既能有效支持大众就业,财政投入也可能拥有一定的收益。”李克强说,“当然,政府投入的资金允许损益,主要目的还是撬动大众就业。只要能把创新的浪潮掀起来,这个‘收益’就很不错!”

  华侨基金将紧跟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投资方向,在投资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上,做一个坚定的实践者。

  【华侨基金发展纪事】

  ● 2013年5月29日,浙江省首支“华侨产业发展基金”落户侨乡青田,投资实体经济。

  ● 2013年6月,浙江华侨产业发展基金(简称浙江华侨基金)签约及授牌仪式在杭州举行,时任浙江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等领导到会祝贺。

  ● 2013年10月26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华侨产业发展基金承办的“第二届全球浙商大会”开幕,当晚,由华侨基金承办的分论坛“全球经济展望———挑战与机遇”在华侨俱乐部杭州九里云松酒店隆重举行。

  ● 2013年10月,中华和平促进会会长冯沪祥先生莅临浙江华侨产业发展基金做“中国梦,华侨梦”主题演讲,并被聘请为华侨基金海外高级顾问。

  ●2014年2月21日,“浙江华侨产业发展基金2014年度工作会议”召开。中国侨联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省侨联主席吴晶,率领省侨联党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吴晶主席提出“看得准、投得稳、管得好”九字方针,正式给华侨基金定位成“政府跟投型基金”。

  ● 2014年5月,在浙江省侨联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华侨基金与杭州市江干区政府宣布合作设立“华侨·中国新型城镇化基金",落户江干,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作贡献。

  ● 2014年7月22日,浙江华侨产业发展基金获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发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

  ● 2014年8月7日,浙江省股权投资行业协会成立城镇化基金专业委员会,华侨基金被列为首批委员单位,并成为轮值会长单位之一。

  ●2014年9月3日,作为浙江侨界四名优秀侨商代表之一,华侨基金总裁杨宇潇应邀出席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

  ●2014年10月31日,浙江华侨产业发展基金与嘉善县人民政府成立规模为10亿元的华侨•科技创新基金,用于扶持嘉善县有发展潜力的科技项目,推进嘉善县科技创新和“五水共治”工作。

  ●2014年11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先生,在浙江省政协常委郭胜华、浙江省侨联副主席陈乃科的陪同下,到访浙江华侨产业发展基金,协商成立丽水华侨基金。

  ●2014年11月15日,浙江华侨产业发展基金签约杭州市民中心B座,将其命名为华侨国际·金融发展中心,以打造“垂直华尔街”为目标,定位于浙江首家集财富管理和互联网金融为一体的国际金融中心。

  ●2014年11月18日,浙江华侨产业发展基金与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共同成立“北京大学·华侨商学院”,并在杭州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4年11月26日,世界华人华商总会会长、著名爱国侨领蒋一成先生携夫人郭彦文女士,应邀到浙江华侨基金考察和指导工作,被聘为华侨基金终身首席国际顾问。

  ●2014年12月11日上午,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范辉莅临华侨国际·金融发展中心调研指导,江干区区委书记盛阅春、副区长魏丹英,杭州市金融办、钱江新城管委会等部门领导陪同调研。

  领导寄语

  浙商回归、侨资回归,是助力浙江经济发展一支强劲力量。但如何聚集千千万万的浙商资金、华侨资金,不是简单和容易的事,这就需要集少成多,有化资金为资本、点石成金的神奇之功。华侨基金管理人及其团队在风险投资行业长期耕耘,坚持像管理自己的钱一样管好投资人的钱,像看护自己孩子一样看好投资人的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护好投资人的钱,不仅赢得了投资人信赖,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为广大投资者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助推了浙江经济的发展。

  ——周业樑 浙江省股权投资行业协会会长,浙江大学金融硏究院特聘高级研究员

  专家点评

  满怀热情却不知道如何投资?中意的项目门槛太高?担心投资过于集中风险太大?不妨考虑下跟投基金这种模式。

  和普通的私募基金相比,跟投型基金的优势在于:通过资本组团,让本身微不足道的个体联合成拥有更大话语权的机构投资人,以此参与重点优质项目投资,获取超额收益。

  而华侨基金的跟投模式还有另一层与众不同之处:跟投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两者结成具有一致利益又各自独立的战略联盟,共同分享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利益。

  有资格受到政府青睐,与之结成“跟投”联盟,对创业投资基金而言是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首先能脱颖而出已经彰显了自身实力,更易取得投资者信赖;其次,因为政府跟投基金一般专注于投资国企、央企和地方政府类优质项目,基金管理人能充分抓住并介入当地发展热点,在此基础上凭借自身专业性为投资者寻求好的投资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对企业实施规范的股权投资、分段投入、管理服务直至套现退出,最终实现增值回收。

  作为投资者,与其一脚踏入不知深浅的民间借贷,不如依赖专业性投资机构的眼光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不过在做出决策前,不妨从以下方面进行打分,综合评价,以此作为自己的投资依据。一是基金管理人的资质,是否获得了监管部门颁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证书,接受监管,“持证上岗”;二是管理人的规模及历史业绩,从中可以了解公司的资本实力及风险承受能力;三是拟跟投项目的具体行业背景,投资团队基本情况,做好个案分析;四是及时了解当地政府的参与度及支持度,做到心中有数。

  ——叶毓蔚(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