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他回来了吗?回来了。她放下电话特别着急,叫了司机,赶到现场,下了飞机,直奔家里,现在正在厨房给你擀饺子皮呢……”
看过2018年狗年春晚的朋友们,想必对上面这段台词并不陌生。这就是在2018春节联欢晚会上,杜宁林老师参演的小品《回家》中的一段经典台词。
8月29日下午,杜宁林老师受邀作客“胡同里的百家讲坛”第三十三期。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大钟寺社区活动室,以“我和我创作的角色”为主题,给我们讲述了她从艺40多年的演艺经历,以及春晚的那些事。
“胡同里的百家讲坛”由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公共事业管理科主办,社戏团队承办。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洪耀,公共事业管理科科长侯京玲出席本次活动,社戏团队负责人张弓惊主持了本次活动,北下关街道各社区数百名群众现场听取了杜宁林老师的讲座,并现场与杜宁林老师进行了交流与互动。
杜宁林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著名表演艺术家。1958年出生于北京,处女秀农村题材作品《辘轳女人和井》中饰狗剩儿媳妇,凭此角色获得第11届“飞天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奖。代表作品有:《辘轳·女人和井》、《鬼丈夫》、《家有儿女》、《欢喜冤家》、《我为儿孙当北漂》、《冰与火的青春》、《产科男医生》、《有爱才是家》等。2011年获中国话剧最高奖金狮奖。
杜宁林说到:“到全国各个地方演出的时候,常常有观众和我打招呼,称呼我为‘狗剩媳妇’。虽然观众记不住我这个人,但他们记住了我曾演过的角色,我很高兴。”杜宁林的演绎生涯是从《辘轳·女人和井》开始的,这部剧是杜宁林主演的首部影视作品,也让杜宁林红遍大江南北。凭借剧中“狗剩媳妇”一角,杜宁林更是刚一出道,就荣获了第11届“飞天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而《辘轳·女人和井》当年大获成功,并不是偶然。杜宁林回忆说,为拍好《辘轳·女人和井》农村题材三部曲,演员们提前几个月下农村体验生活,用新衣服去换老乡身上的旧衣服;为了“土气”一些,女演员抓土直接涂脸上;那个时候演员都非常敬业,有对手戏的演员晚上会在一起对台词、排练动作,一切都是为了全心全意塑造好剧中的角色。
杜宁林的演绎生涯是从《辘轳·女人和井》开始,而真正带杜宁林走上艺术道路的则是著名播音员、朗诵艺术家陈铎。说起与恩师的相遇,杜宁林说,那真的是一个偶然。1971年,在一趟开往北京的列车上,16岁的自己因帮助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搬行李,引起了陈铎的注意。两人相识之后,陈铎指导杜林宁该如何演戏、如何朗诵。三年后,杜宁林顺利考入了中国煤矿文工团。
杜宁林的演艺生涯从朗诵起步,所以,她对朗诵艺术一直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几十年来她一直做着公益活动,将朗诵艺术送进校园。杜宁林说,我们去朗诵,去中学、小学、大学去朗诵,把民族艺术送到校园里,这真的是公益性的活动。大家是平等的,是一样的,一天出去给十块钱的饭补,所有的人都坐地铁,在阜成门的的地铁站集合,然后一辆面包车拉着我们就进了延庆、密云。所以我想,可能我给孩子们讲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可能讲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也许就给他们以后的人生的道路会铺上一块砖,会打开一扇门。
2018年狗年春晚,杜宁林与狄志杰、方芳、张晨光、王姬等表演小品《回家》,获得了观众的赞誉。谈到春晚的经历,杜宁林认为:“春晚是一个大舞台,节奏上、表演形式上与电视剧完全不一样。电视剧出错可以重新来一遍,春晚一气呵成。排练两个多月虽然没有一分钱报酬,但是这一种换不来荣誉。”
活动结束后,我们采访了一名现场观众,他说:“我们那时候《辘轳·女人和井》多火啊,用你们年轻人现在的话说,那就是热播剧,全中国都在看。杜宁林老师演的狗剩媳妇,更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女神,男女老少都喜欢她。今年春晚的时候看到她,当时觉得可惊喜了。没想到今天能在咱们“胡同里的百家讲坛”听到她的讲座,更没想到的是,杜宁林老师的朗诵也这么好,真的特别有感染力。听了这次讲坛,我更喜欢杜宁林老师了。”
现场,来自北下关街道大钟寺社区的居民告诉记者:没有想到杜宁林老师扮演了这么多的角色,而且各个角色之间的差异那么大,她都运用自如,杜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梅花三弄》中的角色扮演。千面的艺术人生,还获得过那么大奖,他能到我们社区来,是我们的福气。
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洪耀说道,咱们“胡同里的百家讲坛”现在已经做到第三十三期了,我们也已经请了三十几位嘉宾来到咱们北下关为大家演讲。他们都是文化界的艺术名人,之前很少有走到这么基层的地方进行演讲,能够到咱们北下关街道来,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是心怀感谢的。我们今天邀请来的杜宁林老师,是上过春晚大舞台的人,今天也来到了我们“胡同里的百家讲坛”,是真的下到了基层。不得不说,杜宁林老师对待艺术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