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科技创新,大家普遍会认为美国才是最牛的。
然而,在金融科技这个细分领域的发展上,中国已经迎难而上,影响力甚至超越了美国。
今年在全球金融科技行业峰会Money20/20的上一站阿姆斯特丹的会议上,浙大AIF司南研究室联合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推出了《2018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指数》。
该报告指出,在全球金融科技城市发展方面,北京与上海分别超过了美国科技中心旧金山与英国的老牌金融重镇伦敦。
可见,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金融市场的快速应用,中国已走在了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
(一)
究竟什么是金融科技?
它的英文名字为“FinTech”,是由金融“Finance”与科技“Technology”两个词合成而来。
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将科技与金融结合,以提高服务效率。2016年3月,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给出了详细解释:
金融科技是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尽管权威定义姗姗来迟,但事实上,金融科技这个名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在华尔街业界使用,这也奠定了美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地位。
不过,由于传统金融服务体系较为发达以及相关法律的限制,现阶段,金融科技对美国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了对现有金融体系中某个局部痛点的补充上。
对比之下,中国金融科技业的发展反倒是后来居上,显示出更加深远的影响力。
据埃森哲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共发生649笔融资,融资额达到1397亿元,其中国内融资额796亿元,占比57%,居全球首位。
这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金融服务还存在大量空白。
在过去,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重心主要放在了中高端客户与企业大客户上。
至于最需要资金支持的群体—小微企业、“三农”、个人贷款,由于成本高、单均小、风控要求高,往往很难获得良好的金融服务,这就给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二,监管部门对金融创新的支持。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而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在提升效力,降低金融业务的成本,落实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其三,中国金融科技创新氛围浓厚。
不可否认,金融科技在国内发展的起初,主要靠的是复制、模仿西方金融市场的先进经验。
但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数量的逐年增多,它们开始注重创新,并试图从风控、模式、服务、场景等各个环节上去培养自己的独特优势。
这也让国内市场涌现出了很多美国找不到的商业模式及原创技术。
其四,中国用户更期待金融科技的落地。
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特别注重普惠金融的发展,其服务目标中包含了大量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客户群体,因此,推出的产品较易受到欢迎。
但在美国,鉴于传统金融体系的发达,用户往往没有动力改变现状,去尝试新的模式,这也导致美国企业发展金融科技的意愿没有国内那么强烈。
简而言之,正是因为上面种种不同的国情,给了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对美国 “弯道超车”的机会。
(二)
当然,科技领域的竞争,除了宏观的因素外,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到各个企业在业务层面的探索上。
在中国,正有一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致力于探索金融科技。
它们行动迅速,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拥抱新技术,更善于探索技术落地的可行方案。
作为中国领先的独立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维信金科已自主开发了核心风险管理系统“蜂鸟大数据风控平台”,并拥有着包括拦截引擎、大数据引擎、用户画像引擎等在内的八大核心引擎,它们共同实现了整个授信借贷过程的智能化,继而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与此同时,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在主动思变,开始积极拥抱金融科技。
它们或选择内部加大研发与投入,或通过外部对接来快速强化自身的技术实力。
眼下,就有多家国内知名互联网集团成为维信金科的合作伙伴,在这样的合作中,维信金科通过联合数据建模、精准营销、流量引入等方式,将自己的技术、服务延伸到更多的消费、生活场景中,以期打造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同时,维信金科也与众多银行、信托、消金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建立获客、技术服务、信用风险量化服务等合作,以科技的手段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相融合,覆盖更多未得到充分服务的信用群体。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而这并不是个例,
在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中,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选择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一起加大对科技的研发与投入,以促进科技与金融更好地结合。
这种竞争中不乏互动的关系,也将共同推动着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高速发展。
(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金融科技的潮涌更是在纵深推进,
短短几年间,其对金融行业的变革就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到互联网金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登陆,如今,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更为前沿技术的发展,金融服务又开始趋向于智能化。
不仅如此,据瑞银预测,未来该领域仍将呈现爆炸式增长,全球金融科技行业的营收增速将是传统银行业的三倍。
可见,金融科技产业前景是一片光明,
正因为如此,不难想象,未来国与国之间在此领域的竞争也会愈加激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但压力即是动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和核心,金融的独立发展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经济安全。
相信中国的金融企业会继续奋起往前,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务创新,把一个个优质的品牌都送出国门。
届时,全世界都会感受到中国科技创新的力量,世界金融秩序或将就此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