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间,科技的高速发展创造出了无数神奇产品,线上支付、O2O、电商网购、共享单车…… 这些以往不曾设想过的科技创新,如今全都被搬进了百姓生活,改变了社会运转的方式。但另一方面,科技公司快速发展的 10 年,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和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已经成为科技发展过程中的辩证问题。“科学技术和科技公司的发展,与社会产生了哪些矛盾?未来将如何解决?”近期,知乎创始人、 CEO 周源在知乎就此抛出一问,引发了公众的深刻反思。

作为这一季「互联网洞见者」的压轴一问,周源把核心点聚焦于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萍荚谖死啻次尴薇憷耐?,又造成了哪些反作用力,这些反作用又都体现在了哪些方面?
来自周源互联网大会前夕的思考
11 月 6 日,每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拉开帷幕,关于互联网的反思、探索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新闻焦点。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迈进存量市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以往的广阔蓝海也变为了残酷红海,而科技公司在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进程与竞争中,应该以怎样的角色去影响广大受众,成为了每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或是企业都在面临的问题。
从这个问题看来,知乎 CEO 周源正在用一种指向性的方式,去引领大家思考一个有关科技价值的辩证问题。
作为第二季「互联网洞见者」活动中的最后一问,周源的问题与此前嘉宾的提问有异曲同工之妙,像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的提问是大数据与个人的矛盾,而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的提问,则是科技与个人信息过载的矛盾。但周源的这番提问更加偏向整体化的思考。通过更开放的问题让更多互联网从业者参与进来,从不同角度深刻思考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从周源的提问中,可以感受到科技并不是单向快速发展课科学知识,而是时刻与社会、与人文保持协调,同步发展的技术,他认为,“在下一个阶段,科技公司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解决这些矛盾,解决好了,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这种开放式的提问让知乎用户在回答问题时有了更宽的思路:
知乎用户、北京邮电大学在读博士“甜草莓”从詹姆斯·格雷克的《信息简史》中得到启发,从文字和印刷讲到了信息和互联网,提到了他对信息霸权的担忧。
知乎汽车话题优秀回答者、清华大学在读博士姚昌晟紧贴提问的主题提到“科技伦理”的概念,并举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的例子。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雷奕安认为“技术的发展,永远都要冲击社会”,而技术进步的后果则是永远会有不幸者。从宏观的角度上看,不存在技术进步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他也认为“技术也要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促进人类社会更健康的发展。”
类似这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用更加有人文关怀的态度去看科技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知乎在最后一个问题中想要营造的互动氛围。周源这最后一问,叩问的是科技公司的未来,而网友大开脑洞的各种回答,也为科技公司下一步的走向提供了参考。
下半场的制胜密匙 就藏在「互联网洞见者」中
在这一季「互联网洞见者」中,十位行业大咖接连抛出了问题,关注者已经可以从中看到科技互联网行业的现状、风口,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不同的问题和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围绕科技的讨论,总是离不开个人、企业、人类、社会。
通过互联网十问去探讨科技与个人的关系,这也是知乎一直在做的事情。知乎希望在这个平台中通过促进知识的生产和连接,帮助知识消费者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在历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周源也在一直强调用户通过知识的分享,获取报酬、收获成长、提升影响力的价值。
在「互联网洞见者」中也能看到这种赋能到个人的模式所带来的价值,好的观点总是不乏点赞与跟评。在马化腾的第一问中,知乎用户“谢熊猫君”超六万字的优质回答收到了一万六千的点赞和 1400 多条评论。而有争议的回答下,同样也有理性的分析和论据充足的驳论。
如今,「互联网洞见者」的十个问题虽然已经发布完毕,但关于互联网行业的讨论还在持续发酵,在这些问题下,仍不断有新的回答和评论的出现。
11 月 19 日,知乎将公布这十个问题的最佳回答,并将这些优质的回答收录在《知乎周刊特辑》和《洞见者日历》中。其中,《洞见者日历》将横跨 2019 – 2023 这五年,用户可以在这五年里去期待着这十个答案的不断实现。这些闪光而富有前瞻性的观点,让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大知乎的小初心
在去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后,周源在接受 China Daily 采访时提到:“我们相信每个人脑海中都蕴藏着其他人所不知道、但又十分需要的知识、经验、见解。”
知乎一直以来对外宣称的使命是“帮助人们高效获得可信赖的解答”。从开始到现在,知乎不断的通过各种方式去向公众传递这一使命的信念,并积极推动使命的实现。知乎的体量如今变得更大了,在日渐膨胀的用户需求下,知乎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初心:人人都能参与知识分享,知识能为人人所用。
路远道长,期待知乎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