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曾经的乡村中医,如今的慈祥老人
2018-11-09 16:40:00 来源:鄂尔多斯网

过去农村缺医少药,很多疾病都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正因为这个原因,使王敬一留下了遗憾。 也因为这个原因,让王敬一与学医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走上了从医之路。


  高中毕业后,村里因为他是那年代的高中生,推荐他进入了卫生室工作,王敬一决心努力学习,以此来解除乡亲们的病痛。他寻找、购买了大量医学书籍,挤出时间就夜以继日地学习,并进入卫校学习理论知识,后又进入乡镇卫生院跟随几名名医学习,不懂得就虚心请教。在他们的严格指导下,那些艰涩深奥的医学理论、药理药性知识、人体穴位知识,被王敬一一一掌握。之后,他跟随老大夫们进行实践,很快掌握了一般疾病的救治方法。为了学习针灸,他买来人体穴位挂图,在自己身上尝试,经过刻苦钻研、演练,掌握了针灸要领,针法也逐渐地熟练和灵活,中医理论知识,各种方剂在他那儿都是如数家珍。

\

  “我很幸福,因为我从事了自己想干的职业——医生。”每每谈到自己的职业,王敬一都认为自己非常幸福:“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如何才能做到呢?就要知道‘我是谁’,只有知道‘我是谁’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要知道‘为了谁’,只有知道‘为了谁’,才能够明确方向和目标,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勇往直前。”


  愿意为中医这一职业奋斗一生


  王敬一对中医这份职业的执着热爱,渗透进了骨子里。刚当上医生时,他放弃了很多别人羡慕的工作机会。亲戚们让他去做生意,供销社让他去当销售员,化肥厂让他去当工人,村里建小学让他当教师。在当时,这些都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业。然而这些都被王敬一婉言谢绝了,好多人不理解,他就直言:“我喜欢当医生。当医生为人防病治病,让人身体健康,人们就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多作贡献,这也就等于我为国家多作了贡献。


  从医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被妻子命名为“三不两随”,即吃饭不稳定,睡觉不稳定,作客不稳定,病人随叫随到。有时正端着饭碗吃饭,患者来了,那痛苦的神情,使他必须放下碗筷立即给病人诊治;有时候夜里刚睡着,有人急促敲门,必有急诊,他必须立即出诊,一刻也耽误不得。这就是王敬一日常生活的写照,常年吃不了一顿囫囵饭、睡不了一个囫囵觉。

\

  带着感情看病,想着农民开方


  王敬一曾经所在的村是一个只有800多人的小村庄,在这样的小村庄里当一名医生,收入远不如一个普通的打工者,而且凡是去找他看病的患者,按摩、针灸、拔火罐等治疗统统免费,患者在外边就医买来的针药,让他注射,他也从来不收注射费。他给患者看病有个原则:能用口服药的就不打针,能打小针的不打点滴,其根本目的是尽量让患者少花钱、治好病。有好多知心人对他说:当医生不赚钱,你这种做法太傻。他的回答很明确:我从医的根本目的是方便乡亲,解除乡亲们的病痛,乡亲们的健康和快乐就是我最大的追求。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