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粤波医院耳科门诊频繁接诊耳道流脓的患者,年龄横跨老中青幼。
前天接诊的一位73岁的老先生,耳道流脓,做培养时一化验就看见了满视野的小细菌。
昨天一名小宝宝,感冒之后病菌迁延至耳道感染,取脓液培养出了肺炎链球菌。
今天又来了个5岁的小朋友,从耳道脓液里培养出了化脓性链球菌。
据广州粤波医院耳科主任李全义医生介绍,外耳道本身拥有天然的防御能力,它可以帮助清洁耳道,预防感染,并且耳道腺体能分泌一种叫耵聍的蜡样物质(耳垢)。耵聍能形成一层薄薄的油性防水膜,覆盖在耳道的皮肤表面。耵聍也是一种弱酸性物质,这种物质可以进一步抑制细菌的生长。此外,耵聍能收集进入耳朵的尘埃、皮屑以及其他脏东西,并将它们运输到耳道外。
1.耳郭牵引痛、耳屏压痛或咀嚼时疼痛;
2.外耳道破溃溢脓;
3.可因耳道肿胀、阻塞,导致听力减退;
4.疖肿在外耳道前壁者,可发生耳前肿胀,并可累及腮腺;后壁疖肿可引起耳后、乳突部肿胀。
如果你出现以上症状和体征,即使症状轻微,也要及时就医,以避免迁延加重,引起并发症,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1. 空气湿度大,温度较高,影响腺体的分泌,降低了局部防御功能。
2.外耳道局部环境改变,沐浴、洗头或游泳时有水进入外耳道,皮肤受到浸泡,破坏了角质层,导致微生物侵入。外耳道酸性环境被改变,致使外耳道抵抗力下降。
3.分泌物持续刺激,如中耳炎,使皮肤损伤感染。
4.外耳道皮肤受损引起感染。
5.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慢性肾炎、糖尿病、贫血等,引起外耳道感染。
1.在细菌较多的水里游泳,比如湖泊,而不去卫生条件良好的游泳池;
2.耳道狭窄,例如儿童的耳道,更容易引起耳内积水;
3.用棉签或其他物品过度清洁耳道;
4.佩戴某些装置,如耳机或助听器;
5.皮肤过敏或刺激,比如对首饰、发胶、染发剂过敏;
广州粤波医院耳科李全义医生提醒秋冬季节,细菌滋生,感染多发,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预防,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健康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