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第四届轩辕奖的颁奖,之前经历了很多曲折或者是很多的艰辛,我不知道值得不值得为外人道,但是可以简单的说一些心里话。我跟雷霆生在这个奖创办之时就想,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奖?这个奖要干什么?我们一直想搞一些创新,一个真正能够激浊扬清的奖项。"
![]() |
轩辕奖评审会总监、《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 |
2017年1月16日,第四届中国汽车产业年度贡献奖暨轩辕奖在北京汽车博物馆揭晓,颁奖典礼上,轩辕奖评审会总监、《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如是说。
作为中国首个专业的国际级B2B汽车评奖,轩辕奖由汽车商业评论联合著名的汽车企业咨询公司奥地利EFS于2013年共同发起,旨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以高质量、可持续和有竞争力的方式发展。
2017年轩辕奖已是第四届,它的"三独"原则——独立于商业、独立于权力、独立于关系已为业内广为熟知,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重量级汽车评奖。
从2016第三届开始,轩辕奖在静态评测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动态评测比重,包括外观品质的精致度、内饰精致工艺质量、对车内空间感知、布置、易用性、静态舒适度、动态舒适度、NVH、动态驾驶性能等9个特征指标。
本届轩辕奖加入了更多的细节和深度评测,并新增了3个特征关注点:内饰质量的高端感知、HMI,以及仅限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能源效率。
为了评审的公正,由于一些企业出于保守的原因不愿意提供车辆,组委会甚至自费15万元租赁车辆将其运到测试场。这在中国的汽车类评审中甚少见到。
![]() |
典礼上,原中国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轩辕奖评审团成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全球最大的独立汽车工程技术服务提供商德国EDAG公司CEO 荣格·奥尔森(Jorg Ohlsen),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同济大学汽车营销管理学院院长,汽车学院、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马钧,现代旗下电子控制公司Autron前任总监徐仁烈,Eker Design现任首席设计师、挪威国家设计与建筑中心理事会主席卡婷卡·冯·德·丽佩(Katinka von der Lippe),以及轩辕奖设计顾问团的代表奇瑞汽车设计总监James Hope出席。
经过了近8个月的筹备与评审,本届轩辕奖评审团在15个入围车型中评选出了1个年度大奖、6个单项奖,以及8个提名奖。
贾可在致辞中表示,想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奖项,而一个奖项的打造是"一个铁杵磨成针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与此同时,他说道:"我们关注轩辕奖能够对中国汽车产业提供多大的推动作用。"
轩辕奖评审团主席、奥地利EFS首席执行官雷霆生(Truls Thorstensen)解读了本届轩辕奖评选测试说明。评选标准包括:在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和战略上具有创新性;对移动出行的贡献,包括性价比、运营成本、耐久性、可持续发展、燃油消耗和排放等;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贡献,在风格、产品规划、制造工程和出口等方面的贡献等。来自中国和欧洲五个公司的28位专家用6天时间在襄阳测试场进行了车辆的场地测试、城市道路测试和台架测试。
轩辕奖评审团成员、德国EDAG公司CEO荣格·奥尔森(Jorg Ohlsen)在解读评测说明时指出,相比往届,国产车型在各项性能上均有较大提升。在本届轩辕奖重点关注的动态驾驶性能上,部分自主车型已具有赶超国际标准的技术实力;NVH领域,入围车型已超整体车型技术平均数;内饰方面,成本与品质感知,国内车企已经做到了较好平衡;HMI功能性上,相比往届有了显著提升;新能源车领域,入围车型在价格、综合能耗上相较以往申报车型也有了较大优化。
获奖名单如下:
2017年第四届轩辕奖:上汽荣威RX5
2017第四届轩辕奖国际竞争力奖:吉利博越
2017年第四届轩辕奖推动高端奖:广汽传祺GS8
2017年第四届轩辕奖新能源奖:北汽新能源EU260
2017年第四届轩辕奖驾驶乐趣奖:北京现代悦纳
2017年第四届轩辕奖工程奖:一汽大众迈腾
2017年第四届轩辕奖设计奖:奇瑞瑞虎7
2017第四届轩辕奖自2016年启动后,得到了国内几乎所有汽车厂家的积极响应,他们拿出了从2015年12月到2016年11月上市的最得意的车型前来申报,轩辕奖委员会对参评车型进行了严格测试和评审,才得出了最终的评审结果。
最后,评审团主席雷霆生与轩辕奖评审会总监、《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对大家给予轩辕奖的支持进行了感谢,并表示将继续为打造一个权威奖项而努力。
此次2017轩辕奖的顺利评出也离不开赞助商——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德地图,以及轩辕奖合作伙伴——北京汽车博物馆、襄阳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EDAG、CSG DESIGN和DEWETRON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