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枫逸
12月15日19时,天津(楼盘)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也就是“限购+限行”。至此,中国四大直辖市中,已经有北京(楼盘)、上海(楼盘)、天津三个城市对汽车增量实施了限制措施。
在交通拥堵、雾霾加重的双重压力之下,汽车“限购令”正在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今年8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预测,天津、深圳(楼盘)、杭州(楼盘)、成都等八座城市将施行限购政策。如今,随着天津“限购令”的率先落地,势必会触发更多的城市跟进,将这一预测变成现实。
车太多了限购,是最简单的办法,却未必是最有效的。此前,北京、上海、广州(楼盘)、贵阳四座城市已经实施限购政策。其中,京沪穗的堵车状况仍在不断加剧,没有因为限购得到实质性好转,前不久上海也遭遇雾霾袭城。从某种意义上讲,汽车“限购令”的失灵,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一方面,限购只是缓兵之计,让新的交通压力来得晚一些。在存量汽车已经带来道路拥堵、尾气污染等严重问题的情况下,哪怕再少的增量汽车都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只要道路资源和出行需求的矛盾得不到有效缓解,汽车总量的持续增加,早晚会积重难返。同时,私家车并非拥堵的主要因素。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指出,私车对于交通的冲击是“潮汐式”的,每天也就早晚高峰的一两个小时,而大量公车却是全天连轴转?!跋薰毫睢备嘞拗频氖撬郊页?,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公权力逃避限制,如是舍本逐末,自然效果不佳。
近年来,“限购令”本身的合理性也备受质疑。汽车交易属于市场行为,“安车当步”是公民的权利,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经济,限制和剥夺公众的消费权利,是简单粗暴的懒政思维,也很容易损害市民的切身利益。而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层面来讲,限购令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中汽协算了一笔账,如果天津等八座城市实施限购,当地汽车销量将减少约40万辆,下降25%左右,约占年全国汽车销量比重2%,势必对全行业产值,乃至国民经济产生明显影响。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后发优势”,通过观察先发者的行动及效果而采取相应行动,减少自身面临的不确定性。汽车限购令在北京等地实施多年,利弊得失已经充分暴露,可谓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其他城市不应盲目跟进效仿,而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深入汲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审慎做出决策。
香港、东京、巴黎等城市的公交出行率均在70%以上,有的超过了80%。与之相比,我国内地城市的公交出行率普遍只有三四成。在公共交通无法提供便捷、优质服务的情况下,出台限购令未免有失草率,也不公平合理。当下,地方政府应该把更多精力用于完善城市公交基础设施,提高公共交通运力,将公交优先落到实处。如果出门坐公交、地铁成为一种享受,不劳政府出台“限购令”,广大市民也会少一分买车代步的冲动,多一分绿色出行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