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指出,引发民间资本积极进入并快速启动养老产业的重要前提,是深圳(楼盘)市今年出台的养老新政对市场准入和土地配置两大难题的破解。■本报记者 刘晓云 深圳报道
继7月份深圳市推出养老新政打破养老用地政策障碍后,12月23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消息称,近期将制定具体养老用地政策,推出1至2块养老用地。
“未来几年深圳还将至少新增70块土地用于养老设施建设,同时鼓励外界利用存量房土地改造的机会增加养老设施建设?!鄙钲谑忻裾指@ぷ魅嗽甭砩俸屯嘎叮钲谡嵩绮季盅喜?,计划打造养老基地。
根据初步设想,深圳市力争将街道敬老院打造成管理服务专业化、服务对象社会化的供养型专业养老机构,目前正大力推进公办养老设施建设,申报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进一步放宽民办养老机构准入门槛,规范养老服务机构,实施退出机制。
打破养老用地政策障碍
“目前深圳有意引进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先进养老产业模式。”深圳市投资推广署一位招商专员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说。
根据深圳市规划与国土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市规土委”)公布的《深圳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深圳市将按照2020年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规模配置各类养老服务设施。
规划中提到,养老设施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深圳市规土委优先将该需求纳入深圳市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并享受养老设施用地优惠地价政策——根据深圳市规土委近期上报深圳市政府的宗地地价测算规则,经营性养老设施用地的地价将按照办公用地基准地价标准的30%进行测算。
与此同时,深圳市规土委还将采取不设竞买资格条件的招拍挂公开出让方式(“裸拍”)为社会资本进入民生项目提供公开、公正、公平以及高效的运作方式,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