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赵贝)1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条读者来信《湖北红安养老公寓烂尾,众多老人拿不回定金》,当天上午引发海量转发,两天共被各类媒体转载711次,而且还有少量国(境)外媒体转载。舆论关注点一开始都在"老人"身上,但随着舆情的持续发酵,质疑地方政府盲目招商的声音也开始出现,荆楚网网络舆情信息研究基地认为,该事件的舆情风险点较高,颇有一触即发的态势。
红安县西江月太平道医养生苑烂尾工程(资料图片)
【事件概述】
1月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读者来信"版的部显著位置,刊发了一条署名为"湖北武汉鲁志枢、王镇华"的来信。信中称:2014年,湖北省红安县太平桥镇通过招商引资在毛岗岭村兴建了"西江月太平道医养生苑",开发商为湖北西江月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建成40栋徽式养老公寓,2015年4月举行了隆重的封顶工程庆典。不料,之后开发商资金链断了,该项目成了烂尾工程。截至目前,已有1000多位老人预定了床位,他们交纳定金3万、5万甚至十几万元不等,总金额达5000万元左右。数额巨大的定金至今未能拿回。交纳的定金很多是老人们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现在财房两空,他们心痛不已。希望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该报道以"人民日报"的身份出现,信中所言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先声夺人,迅速形成网络热点,舆论场的情绪很快被点燃,各种质疑声此起彼伏。
【舆情反应】
荆楚网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显示,该报道在2日凌晨4点形成了一个小高潮。从上午6点开始,直到10点,关于该报道的关注一路攀升,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降温,一直到下午6点才逐渐恢复平稳,且舆论场上大都是敏感舆情。
关注度走势图
该报道在网络上出现,源头在于2日凌晨03:59分发布在网易新闻上,题为《养老公寓烂尾,众多老人拿不回定金(曝光)》。网络传播报道主要来源于人民日报、新浪微博、人民政协报、东方头条、新华社等几大站点。总体来说,整个事件的发展趋势较为突出。
传播路径图
从传播途径来看,该事件主要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网、千龙网等新闻网站,以及新浪微博、搜狐媒体平台等自媒体进行传播,经过这些网站和平台的传播,将事件扩散化,网络媒体成为助推该事件走向舆论场中心的主要力量。
【大数据分析】
1月2日至3日,网络转发达711次,热点网民统计中,最活跃的网民排行分别是黄冈网警巡查执法、人民日报、holsp。
博主分析图
媒体来源类型排行占比最多的三个分别是网站、新闻、微博。
媒体来源类型图
媒体活跃度排行前三的是新浪微博、人民政协报、东方头条。
媒体来源占比图(不含微博数据)
该舆情事件敏感信息占到了93.39%,也就是说"负面评价"占据了舆论场的主流声音,舆情风险较高。
情感分布图
从下图可以看出,整个事件的爆发点是2018年01月02日10点,微博类型的数据较为突出,加上新闻和网站的关注,将事态发展推向高点。
网站统计图
【网民观点】
微博观点分析
网友意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该项目是变相的房地产开发,只是借了养老经济之名。网友"libo1288"说,这只是打养老的名号搞房地产开发而已;也有网友指出,投资房地产本来就有风险,看清项目的实质最重要,类似项目全国有很多,因此要搞清楚到底是养老院还是投资养老地产;网友"恋人未满就孩子他妈了"则认为,这是个别现象,同为红安的七里坪养老院条件却很好,烂尾的养老院给红安抹黑了。
二是同情心泛滥,认为老年人养老钱被套牢,而老年人维权能力又很弱,很难要回"养老钱",把责任推到政府监管上。网友"萧雯Sylvia"说:都是老人省吃俭用的养老钱哪,此时此刻,法律途径和政府安抚同等重要,以防发生老人过激行为;网友"心乖乄的回柳"则质疑政府监管是否出了问题:跑路的老板太多了,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政府该引起重视了,监管也存在问题吧;还有网友直接说,这就是地方政府的懒作为、慢作为、不作为,中间是否存在官商勾结还很难说。
三是扩大事件的边际和外沿,质疑该项目是当地政府的"盲目招商"。随着舆情热度的升降,纯情绪化的表达逐渐减少,网络上质疑地方政府盲目招商的声音开始大量出现。网友"玛悠dada"说:政府有关部门为了政绩,盲目招商引资,如果再遇上无良商家,受苦的是投资者和老百姓。网友"loveywl07hj"也认为,这种套路早就有了,地方官员想要政绩,就跑外面招商引资,很多骗子就趁机带点钱说去投资,先整块地,盖厂房,里面什么都没有,然后给官员说,没钱了,让官员想办法让当地银行贷款,钱一到手,人就不见了。
【分析师点评】
该事件的舆论关注点,目前主要集中在养老公寓项目烂尾,即"养老"和"工程"上,也就是主要关注点在事件本身,外沿尚未扩展到其他地方。虽然当地在一直未作公开回应的情况下舆情也逐渐降温,但险中求胜的心态和做法并不可取,如果任由事件发展,很可能把"工程烂尾"的舆情转场到"土地闲置"上,而这两者都容易联系到盲目招商上。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烂尾楼项目也逐渐增多,烂尾楼的存在给消费者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房地产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这一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因此,建议尽快调查该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并通过相关媒体适时作出回应;安抚投入到该项目的老年人的情绪,防止舆情继续恶化,"老人"群体很容易引发社会情绪,预防舆情二次扩大;预备法律解决方案,以及其他应急方案,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