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无问西东》中的西南联大为何让我们如此怀念
2018-01-21 08:27:00 来源:荆楚网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刘月影(右四)在西南联大时和同学一起郊游

图为:刘月影(左二)和同学在西南联大校门口

图为:易伯鲁(前右二)在西南联大时和同学一起郊游

图为:刘月影西南联大的毕业照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我风

《武昌鱼之父易伯鲁》见报后,细心的读者发现,易伯鲁伉俪早年都毕业于西南联大生物系。眼下因为王力宏主演的《无问西东》上映,有关西南联大的一切成了手机上不断转发的热帖。热心的读者建议楚天都市报记者进行补充采访,向读者详细介绍易伯鲁伉俪在西南联大的青春往事。为此我们再次联系了易伯鲁先生远在英伦的长女易可仪女士。

易可仪介绍说,1938年秋天,他们的父亲易伯鲁是用齐鲁医学院的肄业证书,转学到西南联大生物系读一年级的。此前一年,他们的母亲刘月影初中毕业,以全湖南第一的成绩升入高中,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拔颐堑母改冈谖髂狭蟛⒉幌嗍丁V钡?944年,母亲到位于昆明西山的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实习,才认识了正在那里工作的父亲。”

联大的老师和学生

在易伯鲁和刘月影留下的日记和书信里,记者发现,对于西南联大的校长梅贻琦,易伯鲁一直怀有崇敬之情:“……他真是一位教育家,爱才的人。他提到闻一多,批评语气多(不然就不是梅贻琦了),但对闻一多的爱护之情,溢于言表。当国民党最高当局要他管管教授们时,他说那是因为教授生活日渐艰难,发点牢骚而已。当局威胁他要学校多抓学术活动时,他回说,只要保证研究条件,改善教授生活就行。多痛快!”

联大的教师一流。旅美数学家陈省身的课讲得好极了,每次都精神抖擞。旅美生物学家牛满江当年是生物系的助教。后来成为中科院院士的吴征镒先生,当时也是西南联大的助教,1944年曾带刘月影那届学生到昆明西山采集植物标本,就住在易伯鲁当时工作的北平研究院动物所内。

关于生物系主任李继侗,易伯鲁说他业余时间和周培源、陈岱孙先生形影不离,“太平洋战争爆发的那一天,李先生从实验室里走出来,边走边说:我们是唯恐天下不乱的!那种面带喜色的天真表情,平素难以见到??杉?,我们多年抗战,美国基本袖手旁观,李先生内心是不满的吧?!?/p>

刘月影也给儿女讲过一些在联大学习的轶事。

西南联大的学制4年,注重基础知识学习,有些教材采用欧美英文原版。理科学生也要学经济、文学、历史。一年级时刘月影选了吴晗的历史课,大教室里坐满了人。一次吴晗讲课后小测验,一共两题。刘月影对其中一题怎么也想不起来,看到有人翻书,刘月影忍不住了,刚欲看,就有一只手伸过来,把书本合上。刘月影抬头一看,是吴晗!他十分平静,什么也没说就走了。这个轻轻合上书本的动作,令刘月影警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刘月影规规矩矩写考卷,那个记忆盲点始终没有打开,刘月影就把另一个会做的题目认真仔细做完交卷。测验题发还学生时,刘月影见吴晗在卷子上写了一大段批语,他对刘月影回答的那题评价很高,同时告诫她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不要因为在一个题目上倾注太多时间,而影响完成另一题。

经济课教师陈岱孙严谨认真的作风堪称极致。他准时到堂,准时开讲,准时下课,一切都像钟表一样准确,从无例外,往往是他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就响了。他的板书很少,仅写几个关键词,常常是英文。他在课堂上不苟言笑,有时确有好笑之事,他会迅速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几个字,待他回转身来,依旧一脸严肃。刘月影说,陈岱孙先生当年四十来岁,高高的个子,翩翩的风度,学问又好,许多女学生都喜欢他。但他始终和女性保持距离。据说他的女友得肺病去世,他一直怀念。

联大的学习和生活

西南联大的物质条件匮乏,但学术气氛浓厚。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的仪器和图书大多运到了昆明,教学质量保持着高水平。每周六下午各系的教师轮流举办书报讨论会(seminar),先由一人主讲,然后大家发言,高年级学生可以自由参加。易伯鲁去过几次,很感兴趣,从中初步了解到科学研究是怎么回事

联大的学生们在学习之余,也外出游玩。刘月影四年级寒假时,看到组织去路南风景区旅行的海报,便报名参加,来回共三天,看了瀑布和石林。特别是有闻一多先生随行,沿路讲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十分尽兴。易伯鲁在西南联大的日记保留下来68篇,其中记述到的野外学习有两次。一次是二年级上学期,步行到昆明远郊大普吉,4天中采集了多种花草和羊齿植物标本,认识了许多蔬菜。学生们自己采购食品和做饭,还举办垒球赛、排球赛。另一次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到观音山采集8天。

联大不收学费,给学生每月7元贷金作伙食费。当时说毕业工作后还款,事实上后来也没要学生还。很多学生课余做教师、店员,以补贴生活。易伯鲁到昆明不久,遇到一位金陵中学同学,他们全家迁来昆明,他本人在航空公司工作,但不足以维持生计,便在西南联大旁边开了一个“文理食堂”补贴家用,由他妻子打理。易伯鲁拿出200元入了股,于是每天下课后,便匆匆赶去“文理食堂”帮忙。这个食堂让易伯鲁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营养有了基本保证。不仅如此,他还可以每月按小店赢利的10%分红,除支付自己的日??猓鼓馨镏糜押偷艿?。刘月影后来对儿女们回忆说,她初到联大,也知道这个“文理食堂”,常有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到那里用餐,刘月影自然不会去。她老远看见一男一女在那里忙碌,还以为是“夫妻店”中的两口子呢,没想到其中的男生会成为自己的爱人。

联大的男生和女生

易伯鲁1942年毕业,生物系8名男生,8名女生,是学生较多的一届。

刘月影1945年毕业时,生物系仅有6名男生,2名女生。

1942年易伯鲁大学毕业时有两个心愿,一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二是找知识女性做终生伴侣。

易伯鲁离开位于昆明的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时,他在西南联大的毕业论文导师沈嘉瑞教授为他写了两封推荐信,一封给中央大学生物系主任,一封给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后者正好有空缺,于是易伯鲁便进入当时位于重庆北碚的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易伯鲁到重庆以后,给刘月影寄去一信,并很快得到刘月影的回信。刘月影曾和儿女们说,她在西山实习时对易伯鲁印象不错,后来接到易伯鲁的信,觉得文笔和字都好,就这样交往起来。

易伯鲁在认识刘月影以前,结识过不少女士。刘月影也有很多与其他男士交往的机会。但是,仅通过在昆明西山的短期接触,两人都决定深入交往继而相伴终生。他们去世以后,儿女们发现了他们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的50封两地书。

1946年1月27日,易伯鲁和刘月影在重庆北碚结为伉俪,从此开始了近60年的共同生活。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