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郭习松、通讯员王明强、卫掌帅)1月31日,我省2017年中晚籼稻托市收购工作结束。中储粮集团湖北分公司统计显示,自2017年9月28日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以来,全省4个多月共托市收购15.68亿斤中晚籼稻。
政策执行期间,中储粮集团湖北分公司会同省粮食局、农发行省分行累计启动收储库点182个,对农民交售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做到应收尽收;同时针对一些地方灾情较重,通过增开仓门、多设卸粮线、延长收购时间等方式,积极满足农民售粮需要,较好地维护了农民利益和粮食市场稳定。
与上年相比,2017年湖北中晚籼稻托市收购数量减少了26亿斤。对此,中储粮集团湖北分公司相关人士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国家去年的托市价较前年调低0.02元/斤,市场化收购更加活跃;二是全省稻谷主产区的优质稻市场价均高于托市价;三是一些地方因灾减产。
来自省粮食局的相关数据印证了上述分析。截至2017年底,全省中晚稻市场化主体收购量175亿斤,占总收购量80%以上,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市场价格先涨后稳,优质优价明显。中晚稻的主要品种“两优”系列迅速上涨到1.40元/斤,超过托市价(1.36元/斤),黄华粘系列上涨到1.50元/斤,鉴真二号和中国香稻达到1.75元/斤。
“市场化收购占据主体,是我省粮食优质优价的价值体现,既是我省粮食价值回归的表现,也有利于我省粮食价格改革和去库存?!笔×甘尘志殖ふ乓捞稳缡撬?。
【链接】
八成市场化收购,告诉我们什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习松 通讯员 卫掌帅种种迹象表明,2017年全省中晚稻销售对托市收购政策的“倚重”成分越来越少。
“尽管后期,由于各级储备轮换基本完成、加工企业库存基本建立,优质粮源供给紧张局面得到缓解,‘两优’系列价格回调到托市价附近,但市场上‘优质优价’已是不争的事实?!笔×甘尘窒喙馗涸鹑吮硎?,这一市场风向标,也为我省2018年粮食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托市价小幅下调,传递粮食去库存重要信号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每斤分别比2016年下调0.03元、0.02元、0.05元。
而这也是2004年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以来的首次全面下调。
资料显示,自2004年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以来,国家通过多次上调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有效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与收入。尤其是2008年开始,国家连续7次上调了稻谷的最低收购价,2015年未做调整,2016年仅是早籼稻下调,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1.33元/斤、1.38元/斤和1.55元/斤。
“托市价小幅下调,传递粮食去库存重要信号?!备詹渭尤甘沉魍üぷ骰嵋榈氖×甘尘志殖ふ乓捞畏治鏊?。张依涛透露,会议传达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要适应收储改革新形势,更好地做好市场化收购和去库存工作。据此,2018年,湖北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库存消化要取得新的成效。
优质优价让市场“活”了“秋收满畈稻谷香,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比缃?,放眼洪湖,优质稻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的主流,种植面积占到九成左右。洪湖市粮食局调控科相关负责人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而这种优质稻为主的种植结构,也决定了洪湖片区的稻谷消化主要以市场化收购为主。
洪湖太禾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邦良说:“作为大米加工企业,对于优质稻谷的需求是很旺盛的,去年企业收购稻谷的平均价格维持在1.375/斤左右,高出1.36元/斤的托市价?!?/p>
价格高了,自然吸引了种植环节主动“调结构”。京山曹武镇全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仁杰告诉记者,尽管2017年全社2600亩流转稻田有500亩绝收,但2018年还是要加大优质稻的种植面积。
“优质稻不光价格高,在种植过程中加强管理,产量也要比普通稻高一些?!备谜蚯嗔氪宕迕窳挝ツ?0亩稻田全部种的是普通稻,在10月份那场连雨天气中,1/3以上的稻田出现倒伏。
“要让好粮卖好价,不能让老实人吃亏?!本┥较鼐┖兔滓蹈弊芫砗文罡嫠呒钦?,在去年那场雨灾中,为了得到优质的粮源,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企业依次论价,应收尽收,优质稻谷的收购价格开秤就能到1.4元/斤。
产后体系“兜”住粮农利益夜幕下,一车新收进的粮车直接进入卸粮点;卸下的粮食,没有直接进入粮仓,而是除杂机和烘干机。这是去年10月中旬,记者在京山县国宝桥米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
而这,只是我省粮食系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的一个片段。
“损失减少一点,就意味着农民收入增加一点。”省粮食局副局长胡新明介绍,去年10月针对中晚稻收获期间连续降雨造成的不利影响,省粮食局及时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灾后中晚稻收购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粮食部门和粮食企业充分发挥社会储粮设施和烘干项目的作用,助农减损增收。
“我们鼓励企业多自营收购一点,粮食囤在农民和粮食经纪人手里,风险很大,水分大的谷子,容易生芽、沤黄、霉变,加工出来的米会变质?!笔×甘尘窒喙馗涸鹑私樯?,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扶持,全省55个产粮大县现有粮食日烘干能力8.4万吨、日清理能力28.8万吨。在省粮食局统筹安排下,这些烘干设备发挥了“奇兵”作用,有效降低了稻谷水分,提升了达标率。
这张产后服务体系织就的“网”,也兜住了种粮农民的根本利益。京山县粮食局副局长李道祥介绍,去年全县中晚稻种植面积73万亩,中晚稻受灾面积达5.74万亩。为引导农民开展自救减损增收,该县全面动员农户抢割、抢烘、抢卖,特别要求11家配备烘干设备的企业实行24小时全天候进行烘干收购服务,没有出现卖粮难。
对粮农而言,还有更暖心的服务。紧急通知下发不久后,该局又联合省财政厅、省农发行下发《关于放宽2017年省级成品粮动态储备(中晚稻)收购质量标准的紧急通知》?!罢庖挥行Ь俅?,让更多的粮食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