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林建伟、通讯员刘峰
2017年,我省新增本外币贷款5040亿元,创历史新高。
新增贷款流向哪了?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有无缓解?如何处理好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
补短板,资金“脱实向虚”得到初步遏制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金融资源更多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2017年,我省新增本外币贷款5040亿元,再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天量信贷流向了哪些领域?
金融支持补短板,信贷资源配置“向下”“向小”。2017年12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2.6%,高于各项贷款增幅8.9个百分点。
中航森瑞武汉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新型塑料管材、管件研发、制造、及销售的新型环保企业。岁末年初产品购销两旺,缺乏资金购买原材料。中行花桥支行开辟“绿色通道”,不到10个工作日,就将500万元贷款资金发放到位。
县域贷款不足,制约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县域金融工程的实施,这一短板正在补齐。2017年12月末,县域贷款增长20%,高于各项贷款增幅5.3个百分点。县域余额贷存比达到48.2%,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拔寨期,金融支持至关重要。2017年12月末,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增幅42%,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
补短板,降成本。据统计,2017年12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比上年末下降0.24个百分点,与大型企业利差缩窄0.63个百分点。
一直以来,银行资金“脱实向虚”广受诟病。眼下,这一现象正在改观。
2017年,新增贷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运用中的占比为99.7%,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股权及其他投资(主要是资管产品)增长1.1%,同比回落76.6个百分点。
这说明,当前金融机构正加快回归信贷主业,资金“脱实向虚”现象得到了初步遏制。
固底板,信贷风险总体可控
补短板,更要固底板。风险防范是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
客观分析,信贷总量增长可喜,结构不均有忧。在防风险的道路上,信贷结构调整仍然任重道远。
2017年,武汉新房销售一房难求,房贷需求旺盛。全省银行业房地产业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新增2332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6%。“搞好实体经济,让金融与实体经济水乳交融、共生共赢,这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治本之道。”金融专家称,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全球金融史表明,发生金融?;木锰迨艿降挠跋旒附莼傩裕科湓蛟谟谡庑┕一虻厍慕鹑谔逑荡嬖谀谠谌毕?,金融发展和创新长期“脱实向虚”,脱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防范系统性风险,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截至2017年12月末,全省不良贷款率1.52%,比年初下降0.16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规模1408亿元,比年初减少1289亿元,信贷风险稳定可控。
银行盈利能力持续向好,也为防范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2017年全省银行业实现利润718.4亿元,同比增长26%;资产利润率(税后)1.14%,较年初提高0.12个百分点。
强监管,今年预计新增贷款超5000亿元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预计,今年全省贷款新增在5000亿元左右,增速13%左右。
省政府金融办拟联合“一行三局”,继续开展一年一度的金融“早春行”,走进市州进行银企对接。
省政府金融办主任段银弟表示,助力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银行业应有新作为。要下沉机构网点,优化融资结构,以产品和模式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建设。地方政府加快推进银企对接,抓早抓实,确保协议落地。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我省支柱产业、重大项目的融资需求,推动信贷资源更多流入制造业领域。
2017年我国短期消费贷款猛增,但部分客户不是真要消费而是“套现”,用于购房或者进行股市配资,消费贷变成了“首付贷”,使得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监管部门表示,要关注资金通过隐性渠道流入房地产的情况,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和政府债务,通过变相方式流入房地产,银行理财资金通过隐性渠道流向房地产。同时,打击挪用消费贷款、违规透支信用卡等行为,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
针对部分地区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问题又趋严重等问题,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建议,加大对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考核力度,督促改善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