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最大污水处理厂,接触消毒池主体完工
楚天都市报3月22日讯3月22日,从国内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武汉北湖污水处理厂施工现场传来喜讯:中铁上海局建设者们经过两个多月地不懈努力,顺利完成1、2#接触消毒池主体施工,为2018年底污水处理厂整体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世界水日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
自2017年以来,武汉市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以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为重点的“四水共治”行动规划,旨在巩固完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排水防洪标准和能力,恢复区域水体生机活力,从而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滨水生态绿城。作为武汉市“四水共治”的重要一环,北湖污水处理厂是沙湖、二郎庙、落步咀和北湖4座污水处理厂合一的新污水处理厂,主要服务沙湖、二郎庙、落步咀及白玉山污水系统约130.35平方公里。近期建设计划日处理污水80万吨,远期达150万吨,尾水水质按国家一级A标准执行,为国内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 工程具有现场施工区域大、单体构筑物多、施工工序斜街紧的特点。
据悉,作为该工程的建设者——中铁上海工程局一直致力于国内水务环保施工,先后承建了国内近100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其中承建的合肥清溪污水厂是国内最大地埋式污水厂,承建的上海白龙港污水厂八座卵形消化池整体规模位居亚洲第一。同时,中铁上海工程局与武汉这座千湖之城更是结下了深情厚谊,在过去20年里相继参与了汉西、黄家湖、二郎庙、落步咀、三金潭等武汉市大型污水处理厂施工建设,尤其是承建的武汉三金潭污水处理厂两座卵形消化池单体规模更是亚洲第一。此次承建北湖污水处理厂,是对中铁上海局建设者们又一艰巨挑战,为此,建设者们在施工管理上不断创新,积极推进智慧型工地建设。针对施工范围大的特点,引入远程监控系统,监控范围覆盖整个施工现场,建设者们实时了解项目施工情况;针对单体构筑物多的特点,建设者们积极推进BIM技术应用,实现了施工阶段的实景建模、工程量计算、进度计划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其中工程量计算误差仅在1%以内;针对工序斜街紧的特点,建设者们进入大数据概念,建立起项目过程管理数据库,实现了人员、机械、物资等实时动态信息自动采集,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合理优化现场施工资源配置。通过智慧化工地建设,北湖污水厂工程将成为国内大型污水处理厂现代化施工的典范。
据了解,建成后的北湖污水处理厂,将根据武汉市“四水共治”的有关要求,除了担负治污排污功能外,还将兼顾排渍功能,能有效抵御该片区50年一遇暴雨的排涝能力。
责编:付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