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汉植物园专家教市民辨识野菜:野菜常常“撞脸”,采食须谨慎
武晚传媒·武汉晚报3月24日讯今天,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物专家带领20个亲子家庭,在该园教他们辨识野菜。专家称,有些野菜看上去长得比较像,实际是不同的植物,如果没有把握,最好不要采食。
上午10点,这些家庭聚集在武汉植物园本草园,由植物分类专家徐文斌教他们辨识长在园内的野菜。徐文斌从地里拔起一棵蒲公英说,这种植物在古代是作为蔬菜食用的,如今可作野菜吃。嫩叶和花用开水烫过,冷水漂洗后,可以炒食、打汤或凉拌食用?!捌压⑸芮?,果实个个像一把“小伞”,用嘴一吹,可以漫天飘飞。
他指着一株嫩茎像小藤,绿叶像羽毛,开着淡紫色花朵的植物说,这是大巢菜,是一种野豌豆,嫩苗和结出的野豌豆果都可以吃,在古代发生饥荒时,常被人当作“救荒粮”,所以又叫救荒野豌豆。他又指着附近一棵跟它长得很像的植物问:“这是小巢菜,跟大巢菜有什么区别?”孩子们仔细观察后,七嘴八舌地说:“小巢菜的叶子要小一些?!薄按蟪膊丝幕ū刃〕膊舜??!毙煳谋罅阃罚骸岸?。小巢菜也是一种野豌豆,在古代也是‘救荒粮’?!?/P>
草地里长着一些叶子和花都是绿色,圆形,苞片层层叠叠像叶又像花的植物。徐文斌介绍,这叫泽漆,可不是能吃的野菜。有毒?!彼鄱掀淠劬ィ丝诹⒖桃绯鋈橹吹陌捉?。“这种白浆也有毒,触碰皮肤可能会过敏,但只要不吃就没事?!?/P>
一个多小时下来,大家跟着徐老师认识了数十种植物,其中只有少数是可以吃的野菜。市民舒女士带着7岁多的女儿禇天舒一边听,一边采集了徐老师讲过的部分植物作样本。她说,回家后将上网查阅这些植物的资料,巩固所学知识,并辅导女儿做一篇自然笔记。“这样的科普课既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能拓展他们的视野,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不光孩子受益,大人也很有收获。”
徐文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春天野菜纷纷萌发生长,有些长得相像,其实特性相差很大,有的可以吃,有的不能吃。如果市民凭经验或道听途说采食,可能会发生中毒。“除非是自己有把握的野菜,否则不要采食?!?/P>
责编:祁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