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 顾伟华)近日,网友“御姐坚持到底”在微博发布一篇名为《现实版“我不是潘金莲”,北大博士后骗离婚》的帖文,引发网络热传。
帖文称,2014年5月,博主和北大博士后方某在北京领证结婚。2016年孩子出生后,丈夫称要给孩子上北京户口,提出假离婚,但半年后孩子落户,前夫却拒绝复婚。复婚无果后幡然醒悟,自己是“净身出户”,而前夫在工作地已有了新欢,且对方已有身孕。据公开资料显示,方某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北京大学材料化工专业博士后,现为包头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帖文发出后,网友一片叫骂,直指方某是“渣男”“现代陈世美”“人品配不上学历”。
4月4日,当事人方某接受采访时回应称,自己没在网上回应,并不是因为前妻说的全是对的,而是考虑到孩子。针对前妻曝光的自己承认是“假离婚”的视频,方某则非常不忿,称自己当时是被前妻的家人团团围住,“威胁恐吓,逼迫自己说出的话”。
截至4月7日22时,全网相关信息56001条,其中原帖微博被转发5752次,评论6276条;@一手Video发布的微博,转发量21400条,评论30002条。微博话题#北大博士后假离婚#、#现实版我不是潘金莲#阅读量2480万余条,讨论1万余条。由于方某“北大博士后”的身份,网友讨论热情高,舆情热度很快升温。
网友观点:多数认为法律上没有“假离婚”
1、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原因。网友“ourdream2018”说:女的很傻很天真,男的很渣很精明。网友“我盼涨停板”说,凡是花言巧语提议假离婚的,应对的一方只要坚持一条:谁提离婚谁净身出户。网友“东江华府”说,离婚协议,白纸黑字。敢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是狗屎,你也得吃下去。
2、此事揭示了人性的贪婪。网友“u_112585547”说:不排除当初两口子确实打着“假离婚”的心理办事情,结果没想到扯证后,男的遇到了一个比前妻更好的,多么考验人性啊。有网友说,“假离婚”反映出的问题揭示了人性的贪婪,以婚姻为筹码,令婚姻?;姆?。
3、法律上没有“假离婚”。有律师称,法律上没有“假离婚”这一说,离婚就是离婚。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离婚条件,履行了相关程序,就具备法律效力。就算夫妻签署了“假离婚”协议,法院也不会采纳,这样的协议无法获得法定认可,不具备法律效力。
4、不应和“博士后”身份挂钩。网友“普琛石”说:家庭问题,跟是否北大博士后没有太大关系。网友“廿一”说,北大是学位象征,和道德观没关系,两者不挂钩。网友“遇见杨家妮”说,感觉渣男无处不在,和学历高低没关系。
分析师点评:
近年来,社会上不乏有打着“假离婚”口号的人,可能一开始是为了多一个买房资格、可能是为了户口,到最后真的被离婚了,却哭诉无门的情况时有发生。正如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剧情,女主角李雪莲被哄骗假离婚,结果老公却跟别人结了婚!电影里李雪莲要求判离婚无效,她失败了。而生活里这类纠纷同样得不到法院支持。
此事中,很多网友拿“北大博士后”身份说事,相比以往类似事件舆情热度更高。各大媒体报道和网友评论中,不约而同地突出其“北大博士后”的身份。博士后既然接受了高等教育,就应该展现出高人一等的素质。然而,身份和道德水准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部分网友热衷于给某类人贴上标签,加上定义,似乎能从污名化博士后中获得某种快感。但需要强调的是,此事更该关注的是“假离婚”频发背后的“真问题”,不少人是想借此钻政策的空子,以实现私利最大化。
当然,在从道德和法律高度审判“假离婚”事件之前,制度的设计者应该感到尴尬并为之反省。此事既折射出了当下人们的无奈,也暴露了制度的缺失,致使婚姻成为人们投机取巧的“工具”。提醒在制定政策前需全方面评估,要建立在严密性基础上,尽可能排除诱发道德风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