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18日讯(记者 邓腊秀)晚报联合九峰山烈士陵园,相继推出的清明特别报道--“传承好家风--讲述烈士照片背后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
王安平等五位知名老画家创作烈士钢笔人像画
截至昨日,报道接近尾声,采编组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强力聚焦,这是一次回望历史的深度采访。
红色家庭走出的抗战英雄钱远镜;
见证70多年前中原突围的任士舜;
1951年创造空战奇迹的赵旭;
40年前为扑救森林大火英勇牺牲的钱建新;
在老山前线立下军功、牺牲时年仅20岁的刘文平;……
一幅幅珍贵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把我们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梳理烈士生前细碎的生活琐事,让我们强烈感知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
“辛苦啦!这么多年了,感谢你们总记得他(烈士)。”采访中,烈士亲属的话常常令记者感慨,被采访对象的积极配合,让我们收获了太多的感动与温暖。
记者采访刘文平父母、彭和平妹妹,不仅得到亲属们的支持,烈士生前战友也不停地为记者牵线、提供线索。
钱建新烈士的34位同学及老师,相约祭拜烈士,早早地就赶到九峰,而且每个人都写了祭文。浸透其中的是浓浓的师生情、同学情。
白本升烈士的三姐来报社接受采访,背了一大包烈士的照片、材料,包括已残破的烈士生前的读书笔记;她家里至今还收藏着白本升生前制作的一条三只脚的板凳……有关烈士的点点滴滴都保存得那么完整。这其中,又饱含了多少亲人的怀念与珍惜?
3月下旬,武汉遭遇“倒春寒”,记者跟任士舜烈士的小儿子任正强约好九点见面,那天下着冻雨,任正强8:20就撑着雨伞,等在小区门口。当记者按约定时间到达刘文平烈士父母住所附近时,白发苍苍的刘妈妈伫立在风中已等候多时……他们那份认真的守候,让记者动容。
袁凡烈士的妈妈,接受采访时,刚做过肺部手术、从医院住院回来,不顾自己身体虚弱,倒先关心记者是否吃过早点,硬塞给记者一杯牛奶……还有一位烈士的妹妹,年过八旬,步履蹒跚,却追出家门两三百米远,只为送出一盒杏仁酥,表达心意,她说:看到记者辛苦地跑来跑去,有点心疼……所有这些,回想起来,不禁令人潸然。
在对这些烈士亲属的访谈中,记者强烈感受到,每位烈士家庭里荡漾着一代好家风。
烈士精神永远长存,红色家风世代传承!这正是我们这次报道的宗旨所在。
记者 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