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对纳税大户不能无底线偏袒
2018-04-20 08:27:00 来源:荆楚网

李思辉

从广东医生发文批评“鸿茅药酒”,被内蒙古凉城县警察跨省逮捕;到央视记者调查山西三维集团的污染问题,被村干部阻挠,被环保局官员搪塞;再到江苏灌云县多家化工企业疯狂排污,媒体多次曝光也没用……把近些天发生的这些新闻事件联系起来看,会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纳税大户”的态度,依然暧昧。

企业是最具活力的经济组成单元,起支柱作用的“纳税大户”更是一个地方解决就业、搞活经济的重要抓手。地方政府爱护企业,用心服务企业,为企业营造优渥的发展环境,职责所在、理所应当。但是,这种爱护也须有礼有节有戒,把握好分寸,不能不讲原则、没有底线,否则就会变成一种不顾一切的偏袒,异化成一种“勾肩搭背”乃至“穿一条裤子”的非正常关系。

以往在一些地方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一味冲着GDP增速、冲着财政资金增长看,把“纳税大户”当财神爷供奉。不仅在土地征用过程中鞍前马后,在政策扶持上不遗余力,而且习惯性地对企业拍胸脯,替企业“摆平”村民、“摆平”记者,“摆平”一切让老板们不高兴的人和事。导致本应承担监督职责的政府部门逐渐矮化,一些干部有意无意充当了“纳税大户”的“保护伞”。

阻挠记者采访,包庇企业排污,一旦企业声称遭抹黑,立马“缇骑四出”跨省追捕。问题是,如此不讲原则甚至不顾法律地袒护这样的“纳税大户”,极有可能让老百姓深受其害、痛苦不堪。一些人眼里只有“纳税大户”,只有GDP,只有税收,对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思维、这样的政商关系,不有力刹住,如何了得?

在畸变的政商关系下,官员以“权”逐“利”,商人以“利”围“权”,二者形成合谋,折损的是法律尊严、政府威信、百姓利益。怎么破解?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确保政商交往既“亲”又“清”,既不能楚河汉界,不相往来,“清而不亲”;也不能勾肩搭背,“亲而不清”。

现在,很多产业和企业向中西部、向农村转移,各地尤须恪守法律和制度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味奉迎,有求必应,实际上只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相互利用关系;相反,坚持原则、切实监督,才能实现优胜劣汰,促进企业实现长续发展。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