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朱辉
安陆市泉源粮油有限公司曾经风光:依托收购、仓储、销售水稻以及粗加工大米,年产值从2010年至2016年,持续保持增长30%的强劲势头。
2016年起,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国内外同行业激烈竞争,一直欣欣向荣的泉源笼罩在末路阴影中?!跋衷诳蠢?,那也是一条生路?!惫靖弊芫砀吆觳ㄋ?。
逼上绝路,1100万元投产米粉生产线
2016年,泉源公司干了一件大事——斥资220万元从深圳引进一条全自动米粉生产线,再加上建设厂房车间、购买辅助设备,一次性总投入超过1100万元?!懊话旆?,市场逼的。”高红波介绍,自2009年成立以来,公司以“收购水稻、加工大米”为主营业务,年产值从2000万元到3000万元、5000万元……直到2014年突破亿元大关,一路顺风顺水。
然而,产值持续一路飘红的背后,是利润持续萎缩?!?016年,越南大米漂洋过海来到安陆,售价1.65元/斤;我们安陆自产大米,最低售价1.75元/斤?!备吆觳ㄋ?,“不降价,我们丢掉的是市??;降价,我们买得越多,亏得越多?!?/p>
泉源公司被逼上绝路。出路在哪里?
市场调研显示,安陆市每天消耗米粉5吨,但全市登记注册的米粉加工企业仅有6家,且均为手工作坊,产品质量、卫生条件均不尽如人意。泉源公司一次性总投入1100万元,建起全省第一条全自动米粉生产线,2017年5月正式投产。
3名操作工,日产30吨米粉
1100万,花得到底值不值?
公司生产部主管邓宏俊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拉进了生产车间:150米的流水线和直径1.6毫米的米粉形成鲜明对比,入料、泡米、磨浆直到切割挂杆、烘干定型、包装,整整12道流程,只需3名操作工就可全部搞定。
他算了一笔成本账:如果纯手工制作,按照5名熟练工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可以生产米粉1吨;而这条流水线,只需要3名操作工,同样每天工作8小时,可以生产米粉10吨。“如果全负荷运转,每天产能可以达到30吨?!?/p>
好处不仅如此。
就地消化副产品,降低成本。泉源公司粮食加工后,每年会产生4000吨左右碎米,以前主要运往广西、陕西等地,仅运输成本就超过100万元,现在作为原料就地消化;
提高附加值。通过投放不同原料、使用不同模板,流水线可以生产出不同口味、不同规格的数十种米粉,目前已开始接受私人订制;
保证卫生安全。一端“吃”进原料,一端“吐”出米粉,整个流程“与世隔绝”,彻底解决了传统手工米粉生产的食品安全难题。
一年来,在边调试边生产的情况下,这条流水线创造产值1800万元。
“现在还没有实现每天生产,待完全走上正轨后,年产值有望突破4000万元。”高红波说出了心里的“小目标”。
砸了同行饭碗,对方笑脸相迎
泉源公司走上了红火的重生之路,逼得那些手工小作坊“转型”。
危金田,多年来一直以做米粉为生,最高峰时请来亲戚4人,每天手工生产米粉800斤。如今,炉子、蒸锅等生产设备都卖了?!翱纪Ψ乘堑?,仗着新设备,抢生意、砸饭碗?!彼怠?/p>
现在呢?“他们走对路,我们跟对人?!崩衔4笞煲贿?,笑出声来。
如今危金田每隔2至3天就到泉源公司批发鲜米粉,每次1000斤左右,价格为1.8元/斤,再由他分销、配送给各个早点摊、米粉店,价格为2.2元/斤至2.3元/斤。一次就能盈利400元至500元。
收入不仅没降低,劳动强度还大幅下降?!耙郧耙桓删褪且煌ㄏ?,累得腰酸背痛,现在轻松多了。亲戚全都回家了,老婆腾出空闲,在另外一家企业打工?!蔽=鹛锼怠D壳?,已有7家类似的米粉加工企业、作坊全部停工,成了泉源公司的二级分销商。
泉源公司收获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危金田们收获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老百姓们收获了稳定的米粉质量和卫生安全。
两年前掏出的那1100万元,他们都说——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