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朱湖湿地晒滩涂助水生植物生长。
湖北日报讯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宋效忠
春天,本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孝感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里的水草却大幅减少。管理处负责人易进平心里着急: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水草骤减是否意味湿地遭遇生态?;?/p>
往年,朱湖湿地中莲荷、芡实、野菱、睡莲等水草遍布。今年不知何故,不少水草踪影难觅。巡湖人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水草刚冒出嫩芽,就被什么东西吃掉了。“在湿地中有一处面积10多亩的浅滩,往年滩上芦苇遍布。今年芦苇往往刚冒出新芽,即遭‘灭顶之灾’”。
水草大减,管理部门加强巡湖探因。“你看,有鱼在水边吃草!”5月3日傍晚,巡湖队员发现,在水面与湖岸交接处,每天早晚草鱼粪便增加。湿地管理处组织专班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水草大幅减少“都是草鱼惹的祸”。
朱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5156公顷,其中人工湿地面积1100余公顷(含湖库300余公顷)。草鱼主要在人工湿地中。
当地一些有经验的渔民建议:应该开闸放水,让湿地水位降低,露出滩涂让水草生长。同时,对草鱼进行捕捞,减少草鱼密度。该建议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办公室主任雷刚高工的肯定。雷刚说: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中的富营养物质,净化水体。水生植物骤减,生态链条被破坏,水体自净功能会大大降低。降低水位,让湿地“晒肚皮”,一是可以借助阳光对水底消毒;二是可促进底泥中的植物种子萌出新芽;三是水位降低便于捕鱼;四是露出滩涂可吸引水鸟到来觅食浮游生物和小鱼。他认为,放水捞鱼是一种有计划的人工干预,有助于修补生态链条,恢复湿地生态多样性。
5月6日,管理处开闸放水。10日当天首次下网捞鱼近2000斤。13日,再次下网捞鱼2000多斤。16日,第三次下网捞鱼近4000斤。20日再次下网,捞鱼2000斤。截至28日,管理处共捕鱼1.1万余斤,其中草鱼占比约八成。捕捞的草鱼中,最大的超过17斤,多为五六斤以上。
朱湖湿地大量草鱼来自哪里?易进平等分析:2016年7月,孝感遭遇大洪水,附近的府河东山头段子堤溃口,致水漫过朱湖,大量草鱼从鱼池逃出后进入湿地。该湿地环境优越,十分适宜草鱼生长,又缺少天敌,因而造成草鱼泛滥。随着这些草鱼不断生长,食量大增,对水草的破坏不断加大,从而对整个湿地生态构成了威胁。
易进平介绍,经过21天的放水,朱湖湿地大湖水位下降了1.3米,相当于放水86万多立方米。5月28日,记者在朱湖看到,滩涂上野荸荠、茭白、莲荷、菖蒲冒出新芽,水中野菱、睡莲、狐尾藻正在生长,白鹭、夜鹭忙着在水边树从里哺育小鸟,偶尔可见黑耳鸢、野鸭和野鸡出现?!澳壳按蠊婺2独桃迅嬉欢温洹!币捉浇樯?,5月28日开始,管理处开始引沦河水给朱湖补水。为让植物更好地生长,补水分三次进行:先是让水刚好淹没湖中滩涂,但鱼不能上滩吃草。让水草生长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补水。再过一段时间第三次补水,让朱湖恢复正常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