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湖北最大公租房小区的党建故事之二:是花园,更是心心念念的家园
2018-06-08 08:27:00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讯 图为:青和居社区四点半学校,社工老师张咏梅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芳 刘娜

“草无一寸绿,方圆五里荒?!?/p>

青和居20栋屋顶花园,71岁的社区志愿者蒋桂梅修花剪草时,遥想棚户区旧景,直言“换了天地!”

棚户区,已成为历史。

林立的高楼、花园式社区,拔地而起。

“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同几十年前相比,真是沧桑巨变,恍如隔世?!?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和居看望社区干部和群众后感慨。

花园,是外在的美丽。

家园,是内心的依恋。

花园式新社区如何成为租户的精神家园?

社区党组织如何引领居民共建共治共享?

青和居探索出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之道,可圈可点可赞。

花儿种进泥土,“自治”意识种进心里

80岁的独居老人董家财身板硬朗,整日种菜养花,倒也不觉得寂寞。

6月1日下午,社区“再生花园”举办植绿活动,他乐颠颠去了。

“再生花园”,原本是小区里一个裸露的土坡。

今年初,社区党总支协同物业公司,申请武汉市绿化委员会的“绿色驿站”项目,把这里开辟成小花园,每周举办两次活动,让居民自己种花。

旧轮胎涂上彩色颜料,就成了天然花盆;旧自行车的车篓、后座栽上花儿,造型独特;旧沙发、旧棕垫、饮料瓶,在大家的巧手下,成为一景。

一株小花种进泥土,共建社区的归属感、“自治”意识,慢慢种进心里。

“以前,清理楼道废弃物,有些居民怪我们多管闲事?!偕ㄔ啊ㄉ柚校刖用癫喂?,他们的怨气也消了,还主动到花园做义工?!鄙缜镆倒咀芫砝罡炙怠?/p>

“上次活动,发给了我两盆多肉植物,还教我养花?!?9栋居民汤传英说,她是“再生花园”的铁杆粉丝。平常,她带头捐出废旧物品,还动员门栋邻居参与活动。

“房子是租的,家是自己的,好环境靠大家共同营造。”62岁的徐汉菊先后经历过丧夫、丧子之痛,现在,她每天跟花花草草在一起,心情开朗了很多。

因家住一楼,董家财曾在门口开荒种菜。物业劝他拆除,他一直含糊其词。

参加“再生花园”活动后,他成了“明星花翁”,经常有居民端着花盆上他家请教。

“不能辜负党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董家财思忖着,找了个傍晚,悄悄拔掉了门口的菜,种上了花。

6月1日活动结束后,他领着物业人员来到自家门口,一脸自豪:“粉的是芍药,红色是茶花,这棵苗子是铁树……我自己种的,供大家欣赏?!?/p>

共舞一支曲,让社会组织融入基层治理

租户李红妹爱跳广场舞,她拉起一支30多人的舞蹈队,早晚翩翩起舞。

租户夏谋阶会打湖北大鼓,他喊上会吹拉弹唱的居民,组建艺术团,京剧、黄梅戏,样样出彩。

兴趣是最好的粘合剂,因兴趣而组建的各类社会组织,在青和居如雨后春笋般生长。

如何让社会组织融入基层治理?

社区党组织因势利导,在党群服务中心2楼开辟各种活动室,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服务群众、凝聚群众。

“剪纸大师”毛明月来了,传授剪纸技艺,让无业居民学会一技之长;

巧手居民吴俊来了,带领热心妇女把废旧小物件做成精美工艺品,在淘宝上出售;

艺术团更有章法了,夏谋阶统筹各种曲艺项目,制定艺术团公约,遇上节庆活动,拉出来就是一场晚会;

广场舞也不扰民了,李红妹虚心听取社区党组织建议,协调多个舞蹈队,把跳舞时间控制在早8:00之后,晚8:30之前。

政府购买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更是社区治理的得力帮手。

爱熙社工组织有3名工作人员,他们和社区网格员一起入户走访,动员600多位居民注册成为志愿者。

熊望娣和任初芬是一对盲人老姐妹,曾同在一家残疾人福利厂工作。搬到青和居后,两人失去联系。得知这一情况,爱熙社工很快摸清两人住址。几天后,在社工搀扶下,两人终于碰面,两双布满老茧的手久久拉在一起,不愿松开。

“四点半学?!笔峭徘郝虻墓娣裣钅?,无缝对接孩子的课余时间,让家长安心上班。

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后,附近桥头小学、钢城四小的学生,背着书包来到青和居,画画、下棋、读绘本、做彩泥,在社工老师的指导下,活动多姿多彩。

“顺顺吧”顺心气,“法治”治心结

“打个狂犬疫苗要一千多?”

“你的狗咬人,这账你不能赖!”

2017年8月22日,社区“顺顺吧”,6栋的曹素珍和向玉兰冷着脸,相向而坐。

社区副主任、人民调解员程瑞恒给两人分别倒了一杯茶,请她们讲述原委——

向玉兰下楼时被曹素珍家的狗咬了,没见到主人,就去接种狂犬疫苗。她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打了进口疫苗,价格高了点。因为打了疫苗,又暂停了贫血药,后续还要到医院查血。

“向婆婆,请您出示就诊票据?!?/p>

“曹婆婆,根据《民法通则》,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饲养人应承担民事责任?!?/p>

“远亲不如近邻,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以后需要相互帮衬的地方还多。”

一番话入情入理,两位婆婆脸色渐渐缓和,最终达成协议:曹素珍承担向玉兰疫苗费用和复查血常规费用,如指标不正常需要输血,费用分摊,但仅限这次。

家庭纠纷、邻里摩擦、物业问题……8000多居民,矛盾纠纷在所难免。

为化解不满情绪,倡导“法治”,社区党组织建立专门负责调和矛盾的“顺顺吧”。

“居民愿意到这儿‘说事’,是对我们的信任。”程瑞恒介绍,街道司法所干部定期到“顺顺吧”调解,公益律师每周四上门,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诉讼和信访代理服务,目前已依法化解矛盾纠纷103起。

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功夫在平时。

社区还结合时事热点、重要节点,以案说法,将党组织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与法治宣教有序衔接,让法律知识走进居民心中。

争穿“红马甲”,引领文明“德治”新风尚

走路风风火火,说话大大咧咧。

65岁的孙丽华经常戴着“红袖章”在社区里转悠,袖章上有几个醒目大字“公共志愿服务引导员”。

2016年夏天,武汉遭遇洪灾,孙丽华带着年轻志愿者上堤防汛,一直坚守到水位退到警戒线以下?;氐缴缜?,她又带领志愿者配合网格员走访空巢老人。

一个“红袖章”,一件“红马甲”,一顶“小红帽”,这是青和居志愿者的标配。

互助服务有他们的身影——

18栋的桂婆婆,老伴中风多年,行动不便,下水道堵了、水龙头坏了,一个电话,志愿者上门服务。

关键时刻有他们的身影——

12栋的王德山、马兰亭夫妇身体都不好,程琳是12栋的门栋长,住在老人隔壁,经常帮马婆婆买菜、收拾家务。一天夜里,王爹爹突然吐血,马婆婆赶忙喊来程琳帮忙。程琳拨打120,将王爹爹送到医院,跑前跑后办手续,还买来各种生活用品,精心陪护,病友们都以为程琳是老人的女儿。

弘扬新风有他们的身影——

社区党组织组建“十九大精神百姓文艺宣讲团”,开办“道德大讲堂”,大力宣传“身边好人”“凡人善举”,用志愿者故事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提升居民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

在党组织的带动下,青和居的“红马甲”越来越多,邻里关系日益和谐,向善互助蔚然成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