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省农产品角逐北京冬奥会,潜江成我省唯一地方代表
小龙虾进京背后的故事
6月22日召开的北京冬奥会食品安全动员部署大会上,北京市与来自全国21个省55个地市81个县的政府监管部门、基地和企业,共同启动食品安全“区域协作、基地保障、全程监管”工作机制。潜江作为湖北省唯一地方代表,小龙虾写入供京农产品名录。
潜江小龙虾进京背后,揭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急需解决的短板。
安全、品质和品牌是必考题
据称,北京90%以上的食品靠全国其他省市供应,仅津、冀两地去年供京安全猪肉达325万吨、牛羊肉12.5万吨、鸡肉7万吨、鲜蛋10万吨、蔬果600万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此次直供农产品名录上看到,除开津、冀两大邻京供应地,各地均拿出拳头产品打擂台,其中以辽宁、山东、内蒙古、江苏、广东、海南等省入围的城市居多,其直供产品涵盖牛羊肉、稻米、鲜蛋、果蔬、海产等。这些直供农产品需满足诸多条件,可概括为:食品生产供应要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
以潜江小龙虾为例,直供北京的小龙虾来自潜江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期间,产销两地政府建立区域协作监管机制,从生产源头和市场销售两端对基地、企业开展飞行检查、联合执法,最终合格的小龙虾产品将持代表产地身份和安全品质的“一票通”进京。潜江市副市长陈庆忠说,今后,潜江小龙虾可直通北京簋街餐馆和大洋路等批发市场。去年,该市年产活虾12万吨,有0.36万吨卖北京。
潜江小龙虾何以入围?
北京市副市长殷勇称,此次实施区域协作、基地保障、全程监管既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食品安全,也是进一步畅通全国优质食品进入北京市场的渠道。
农业大省湖北为何仅潜江一地入围?潜江市食药监局局长何运文说,潜江连续8年将小龙虾安全品质作为“一号工程”,最终换来品牌产品双丰收。在他看来,潜江小龙虾的发展历程,正是潜江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一系列探索。
探索一:不以产量为导向,质量兴农要突出优质、安全、绿色。从求产量到求安全、品质、品牌的转变,源于2000年发生于外地轰动一时的洗虾粉事件。市水产局相关负责人称,尽管本地产品没有任何问题,但潜江仍难幸免,当年销量减少一半。该市通过开新闻发布会、邀请记者实地采访等大量工作,才重拾市场信心。此后,该市将小龙虾质量和安全作为全市“一号工程”。潜江探索“虾稻共作”模式,与传统水稻种植相比可减少化肥、农药一半以上。实施全域水体连通工程,升级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细渠,虾-稻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清水灌田。
探索二:“人有我优”,瞄准提质增效,适度规模经营,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2015年开始,“一号工程”升级——该市针对小龙虾粗放式养殖现状,提出以规?;?、标准化发展虾-稻产业。此后三年,通过土地流转、返租等形式将田地化零为整,建成5个万亩以上连片基地、26个千亩以上连片基地。此间,该市创立潜江小龙虾创新团队,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标准化、工厂化小龙虾育苗基地,解决小龙虾苗种退化和供应不足等问题。
数据显示,该市小龙虾出口创汇占全省60%、全国40%以上,连续11年免检出口,龙虾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30亿元。
探索三: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品牌建设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如何确保小龙虾产业优势
随着多地小龙虾养殖热情高涨,潜江小龙虾产量已不是昔日全国之最,如何确保产业领先优势?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说,激烈竞争下,潜江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将潜江小龙虾打造为无公害生产、循环式发展、绿色食品的品牌形象代言,且相关技术、标准、模式可以复制。
潜江深耕品牌建设,连续举办9届龙虾节;制定14项技术标准,形成涵盖全产业链的小龙虾标准体系,启动建设全产业链的质量监管可追溯体系;今年全省两会,“支持‘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已有嘉鱼县、黄梅县等9地共享“潜江龙虾“牌。
今年5月,负责此次直购大会的北京市考察组来潜,他们调研了种植、加工、物流等各环节后为之称赞?!敖拥秸獗蚀蟮ィ芯跛信Χ际侵档玫?。”何运文自豪地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彭磊、通讯员何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