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中有“白雪公主”,俗语中有“瑞雪兆丰年”,但“雪”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另有一层悲凉之意。
《红楼梦》收尾曲中就如此写道:“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从极尽奢华到一贫如洗,就像是一场梦。戏剧《雪》究竟想表达的是快乐,还是忧伤?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说原著作者的故事吧!
理工科出身的文艺青年——奥尔罕·帕慕克
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帕慕克从小喜欢视觉艺术,上大学时报读建筑专业,但不久改变想法,希望从事写作。如今,他是土耳其读者最多的一位作家。
帕慕克的处女作《杰夫代特先生》,出版于一九八二年。2003年帕慕克获得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获奖作品为《我的名字叫红》。小说中有多重第一人称叙述,探索了他后来小说中常见的一些核心主题:在一个横跨东西方的国度身份的错综复杂性、兄弟之争、双重性的存在、美和原创的价值、文化影响的焦虑?!堆肥撬谝徊恐室上执炼湔渭酥饕宓闹?,此书进一步奠定了他的国际地位。
如果你读过小说原著,那就会知道:
这,可不是一部迪士尼童话剧
它的主题富有的深度,比两路口大扶梯还要广阔
蓝色、黑色、昏黄的舞台灯光,已经暗喻这个故事的底色是悲伤。暗黑系的舞台表达,在框架中被禁锢的演员,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忐忑不安,紧张与恐惧像无声无息的大雪,漫漫而来。
《雪》在土耳其语中念“卡尔”,小说的主人公、记者也叫卡,他在一个大雪天前往的城市叫卡尔斯。自然物质、人物、地点,三者在名称上奇妙地构成了互相映衬的关系,彼此有着一种呼应和隐喻。
4天4夜的阴谋与爱情
《雪》的故事发生在1992年的四天四夜里,主人公“卡”,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在流亡德国十二年后终于回到了土耳其。他被伊斯坦布尔一家报社聘请,专职调查卡尔斯市蒙面女性的自杀事件。而“卡”的大学同学伊贝卡就在那里,于是,怀着美丽的爱情憧憬的“卡”上路了。
现代与传统,政治与宗教……这些冲突把卡尔斯城的人们分为两极,大雪下得无休无止,杀人的枪声响起在舞台上,卡尔斯陷入了军事政变的恐怖之中。爱情故事、恐怖谋杀案、历史纠葛及政治冲突,都浓缩在这个小城镇中。纷飞的大雪从卡尔斯的空中降下,切断了这里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卡尔斯变身成了一座剧场,这里的一切皆有可能。
“卡”和这个小镇的命运将走向怎样的境地?
7月13/14日,琴台大剧院与您共同揭晓!
演出名称:法国戏剧《雪》
演出单位:法国斯特拉斯堡国家剧院
演出时间:2018年7月13/14日(五/六) 19:30
演出地点:琴台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