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赶汇报材料连熬两个通宵,32岁的王建明(化名)右眼突然“失明”,原因竟是患上了“老人眼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经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陈中山副主任医师诊治,今日复查时,视力恢复到0.8的王先生连连向医生致谢。
王先生是武汉一家大型企业的主管,平时工作压力大,应酬多,抽烟喝酒熬夜是常事,但身体一直很好。今年1月31日,为赶年终汇报材料,他连续熬了两个通宵,期间曾感到自己眼睛看东西模糊,以为只是眼疲劳,并未在意,2月1日凌晨4点,实在困得不行,他就上床打个盹,7点多起床时,他发现自己右眼什么也看不见了。
辗转两家大医院,王先生被告知患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该病因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视网膜大量出血,继而引起黄斑水肿,从而导致视力急剧下降,治疗周期为半年到两年,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不可知,但若不及时治疗,还有可能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完全失明,甚至摘除眼球。
听说自己这么年轻就可能失明,王先生很不甘心。2月6日,他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该院眼科陈中山副主任医师向他右眼注入药物缓释系统,通过药物的缓慢释放,达到治疗黄斑水肿和视网膜静脉阻塞,恢复视力的目的。10天后,王先生视力已恢复到0.7,视网膜OCT检查显示黄斑水肿明显消退,王先生非常高兴。医生告知王先生每月定期复查。今日复查显示,王先生未见黄斑水肿,视力已恢复到0.8。
陈中山副主任医师说,工作压力大,连续熬夜,过度用眼,生活不规律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及炎症损坏,改变了血管通透性,血液渗出导致出血水肿,是王先生患病的原因。由于在发病早期就接受了及时有效的治疗,王先生视力恢复得比较理想。
陈中山说,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比较常见的老年人致盲眼底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导致的血管硬化和栓塞是其重要的基础病变。国外相关报道该病平均年龄64.8岁,国内为52.8岁。近年来,该病有年轻化趋势。像王先生这样年轻的患者,临床中见得越来越多。多见于三种人群:作息时间不规律、长期熬夜、抽烟喝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身体机能紊乱者;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过度劳累导致身体极度疲惫者;长时间上网、刷智能手机、玩iPad导致眼睛疲劳的“屏幕控”。
陈中山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做屏幕控、劳逸结合、健康用眼等,是减少年轻人患“老人眼病”的方法。而一旦出现视力急剧下降或眼睛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以最大限度挽救视力。(陈晨 通讯员 杨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