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
在创业的道路上,女性也撑起了一片天。
在基层妇联组织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巾帼创业者脱颖而出。
牛牛工作室里做手工艺品的妇女
打工妹的华丽转身
一针、一线……一件件工艺帽子、花朵雏形初现。
6月26日,在钟祥市莫愁村村口的牛牛工作室里,几名妇女正聚精会神的制作手工艺品。
“如果没有妇联的牵线搭桥,我的这个形象展示店,根本就开不起来?!惫ぷ魇腋涸鹑私EPψ潘怠?/p>
33岁的蒋牛牛是钟祥本地人,十几岁外出打工,从深圳到杭州,从富士康职员到自主创业,2014年她回到家乡,开了家手工艺品的工厂,带着40多个姐妹一起创业。这次与莫愁村的结缘,还多亏了当地妇联组织。
在钟祥市和莫愁村妇联的帮助下,牛牛工作室于2018年5月份开张。
门面免费使用,培训课免费听,工作室带动越来越多妇女加入进来,共同创业。
如今,蒋牛牛的公司年销售额达到数百万元,产品远销海外。
“无声姐妹”自强不息
在荆门市东宝区浏河社区,罗珊珊和聂蝶蝶可是名人。
虽然都是聋哑人,但两个小姑娘并没有丧失创业的信心。她们大专毕业后,就开始创业。
摆过地摊、卖过豆腐,她们的经历,引起社区妇联组织的注意。
在社区妇联组织的帮助下,她们做起了微商,销售眼镜、内裤等用品,生意还不错。
潜江熊口镇的虾稻共作基地
困难户变养虾能手
在潜江市熊口镇,当地妇联开展“对接虾稻产业800亿,巾帼建功新时代”系列活动,创建熊口镇农村妇女培训基地,为姐妹们提供虾稻种养殖技术培训等服务。
毛爱林就是通过培训,涌现出来的养虾能手。
“之前因为家庭原因,我家里日子过得比较艰难。镇妇联姐妹们经??嘉遥雇ü嘌荡谙旱竟沧餮臣际?。现在我的虾子养得好,生活得到了改善。”毛爱林说,现在她的80亩虾稻共作田,每年能有二、三十万元的收益。
“巧手阿妈”受热捧
在荆门市浏河社区,50岁的张士梅是个忙人。
两年前,从单位下岗的她,参加了社区妇联组织的免费创业就业培训班,学习烹饪技艺。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她掌握了包子和馒头的制作技术,在家里开起了面点作坊,通过微商销售。
一年多时间,她的店越做越大。如今,她的“巧手阿妈”馒头和包子,每天都供不应求。
“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巾帼电商、巾帼家政及女企业家的培训,通过培训领头人,带动基层更多的妇女群众创新创业。现在,从省里到乡镇,妇联组织每年都会组织不少于1万人的培训。”省妇联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际凯、通讯员彭艳红、谢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