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玩这个游戏原标题:湖北一熊孩子迷恋游戏几天消费上万 花完妈妈做手术的钱
放暑假了,孩子们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城里的孩子大多会选择上兴趣班,而农村孩子更多的是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原本以为这样至少比玩水要安全一些,可却非常“费钱”。为什么这么说呢?荆州监利一个小男孩,就因为玩手机,短短几天之内就玩掉了近万元钱。
男孩小郑今年12岁,马上就要上初中了。一星期前,他找家人要手机玩,妈妈随手将手机给了他,然后就外出忙农活了。小郑接过手机后,点开了一个游戏,看到有一个直播游戏界面,点开后提示要付款消费。
男孩 小郑 :打开我妈妈的手机,然后点开直播,那个主播叫我给他刷礼物,要我下载一个游戏,叫我充钱。
随后,主播要小郑将身份证拍照发到刚注册的账号里面,并要小郑输入银行密码购买“豆豆”与虚拟“礼物”,一次几元到几十元不等。4天时间内小郑就花费了3000多元;同时,小郑玩的另一款手游,也花掉了6000多元。对此情景,家人一无所知。
小郑的姐姐:通过网络平台给我妈妈发消息,然后我妈妈看到那个信息了,信息的内容大致是,你怎么不充钱,你怎么不来看我直播,我妈妈就起了疑心,看了下银行卡的余额,发现里面只有三块钱。
积累几年的血汗钱,就这样被儿子花个精光,小郑的父母感到心疼万分。夫妻两人以种田为生,除了供养一家人生活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小郑的妈妈几年前就患上了子宫肌瘤,目前在做保守治疗,而这笔钱也是夫妻俩攒了很久之后准备的手术费用。
小郑的父亲:这刚好放暑假,又怕他到外面玩水,有时候手机他要玩就让他玩,他就在手机上面打游戏,主播就诱导他,把钱卷走了
事发之后,小郑的父母立即到银行打印出了清单,共有10张凭证,消费100多次,总金额9648元,全部用来购买了游戏币以及打赏主播了。为了找回钱,小郑的姐姐拨打了游戏公司客服电话,客服说在48小时后作出答复,但没有提到退款事宜。
小郑的姐姐:今天是第一次打通,从7月6号我最起码打了20个电话,总是占线或者是接不通的状态,他们就是说让我核实一下我弟的情况,然后核实好了48小时会给我回复。
记者通过咨询律师了解到,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九条的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湖北三鼎律师事务所律师 龙杰:他实施的这个行为,打赏主播的这个行为,是明显超过了他的年龄和智力,是与他的年龄和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那么这个行为必须要经过他的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应该有效,否则是无效民事行为。
律师建议,小郑的父母可以和直播平台协商,要求返还相关款项;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行为无效,要求返还打赏的款项。
我们也提醒广大家长,除了要看管好自己的手机,平时也要多多注意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最后,还是要引导孩子多参与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