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江清水过宜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乐克
宜昌长江岸线的“刷新”,让新华社记者李凌娅感慨:“两年前来此调研,当时,砂石码头鳞次栉比,长短烟囱密集扎堆。如今,岸清了,绿柳成荫了?!?/P>
当采访团来到宜昌猇亭区兴发产业园,记者们纷纷点赞:长江共抓大?;ぃ瞬娓竦?。
“在兴发热电厂拆除现场,随时喷水降尘,防止出现二次污染,从这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保护长江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本貌慰急钦呦蚣矣ü鄄旌芟钢隆?/P>
“从去年开始,兴发集团主动推进‘关、转、搬’。”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介绍,计划拆除距离江边较近、价值12亿元的生产装置22套,去年已拆除5处车间、煤库、货场,今年正在拆除热电厂,还有多个车间的装置,确保在2019年前完成。“沿江这一片要全部清空,腾退岸线用地800亩,改建成沿江绿化景观带?!?/P>
同时,兴发集团投资13亿元推动传统磷化工向新材料转型,2019年搬迁完毕以后减少污染排放30%以上。
在猇亭通达港埠,1.3万平方米的码头搅拌站和煤场已经拆除,一个集生态、观赏、教育、纪念一体的“424公园”沿江景观带正在建设中,“通过一个城市符号,定格历史的瞬间?!比嗣袢毡钦哐钗拿髡庋闫?。
“沿江而下,一路走来,在共抓大?;ど?,宜昌付出了巨大的改革成本?!毖胧有挛胖行募钦哒盼笆止刈⒁瞬姆⒄棺?、经济转型、社会转型。
在宜昌南玻光电公司,一排特种玻璃成品,吸引采访团记者们围观拍照。其中,该公司生产的国内最薄玻璃,厚度仅有0.2毫米,相当于两张A4纸的厚度,“这是今年刚完成的技改项目,使得0.2毫米超薄光电玻璃实现中国制造。”南玻集团助理总裁杨昕宇的介绍,引起了记者们的浓厚兴趣。
“壮士断腕推进沿江化工转型。过去化工产业占宜昌工业30%左右,今年上半年占比已下降至18%?!币瞬蟹⒏奈芫檬Φ嗣髁两樯埽壳?,宜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增长迅猛,今年上半年产值占宜昌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2%,首次成为第一动力。
在广汽宜昌乘用车智能化工厂,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广乘宜昌分公司总经理梁伟彪充满激情:“明年投产后,广汽宜昌工厂将刷新国内汽车生产最快速度,58秒一台汽车将完成装配下线。加上汽车配套零部件企业,可实现千亿产值。”
“经济增长找到新的动力。”央广记者陈兆国说,希望宜昌的经验得到大规模推广,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さ牧夹曰ザ?/P>
责编: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