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女婴因肺动脉瓣重度狭窄、肺动脉瓣几乎闭锁,肺部无法正常供血,呼吸困难,全身乌紫,命悬一线。近日,武汉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通过导管介入术,将狭窄的“闸门”肺动脉瓣“撬开”,打通闭锁的肺动脉,帮助其顺畅血流、改善呼吸。
新生宝宝肺部几乎“锁”死
10月21日,武汉易女士怀抱着女儿安安(化名),看着她平稳的呼吸,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稍?0多天前,情况却是令人惊心动魄。
9月25日,易女士在武汉市妇幼保健院足月产下宝宝,孩子出生后就出现呼吸不畅,全身乌紫,情况十分危急,立即被送进了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重症监护室,依靠呼吸机维持呼吸。
其实,孕前彩超检查时,医生就告知易女士,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及肺动脉是否狭窄还有待排查。尽管情况不容乐观,夫妇二人商议后,还是决定生下宝宝。
出生后,造影检查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安安的肺动脉瓣重度狭窄、接近闭锁,只有一条1毫米的缝隙,肺部几乎被“锁”死。
武汉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张勇解释,正常人的右心室通过肺动脉供应肺部血流,肺动脉瓣阻挡射入肺动脉的血流反流回右心室,从而提供正常肺循环血流。
形象的说,肺动脉就像心脏这个大“水库”泄洪时的一条“通道”,肺动脉瓣就如同“水库”的一个“闸门”,该开放的时候就应该完全敞开,该关闭的时候应尽量滴水不漏。如果“闸门”和“通道”狭窄,就意味着“泄洪”时,血液不能顺畅地从右心室流回到肺里去,患者不能进行正常心肺循环,无法摄入足够的氧气。如不及时手术,生存率极低?! ?/P>
小导管打通肺动脉“隧道”
张勇主任介绍,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正常血流通道,在胎儿循环时,它将大部分右心室入肺动脉的血流导入降主动脉送往胎盘进行氧合。
出生后,当肺动脉狭窄时,未闭的动脉导管可以分担一部分血流,勉强提供血液进行肺循环氧合,供应机体氧份,但随着呼吸功能的建立,动脉导管去功能化,会在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内自然闭合。
“尽管她的动脉导管还处于开放状态,肺动脉瓣还有1毫米的通道输送少量氧气维系生命,但这种情况是远远不够且不可能长久的,不做手术,生存几率极小?!闭庞卤硎?,必须赶在动脉导管关闭之前将狭窄的肺动脉瓣拓宽,疏通肺动脉,否则全身缺氧会越来越严重?!?/P>
据了解,这种病临床上并不罕见,但是非常棘手。采用外科手术把几乎闭锁的肺动脉切开,进行疏通重建,手术很大很复杂,必须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而幼小的孩子本身身体条件很差,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承受。
导管介入手术虽然创伤最小,但也有风险,可能狭窄的肺动脉通道太细,导丝导管放不进去,也可能在扩张的时候出血心脏出血,损伤瓣膜。但为了挽救她,术前,麻醉科和心血管内科团队进行了充分评估和准备,在征得家长同意之后,医生决定冒险进行尝试。
出生后第3天,安安被推上了手术台。通过介入手术,将发丝细的导丝及导管放进肺动脉血管里,像挖过江隧道一样,用导管充当“盾构机”打通闭锁的肺动脉,然后用球囊将狭窄的肺动脉瓣扩张疏通。术中,专家们将安安的肺动脉由一条直径1毫米的“羊肠小道”扩大为直径达7毫米的正?!翱底蟮馈?。
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手术效果立竿见影,血供好了之后,安安身上的紫色明显消退。随着血流量的增加,血管将伴随身体发育而持续生长、扩大。
张主任提醒,有很多宝宝在胎儿时期,B超检查就可以发现肺动脉狭窄,重度狭窄影响生存,一般在出生后就可以做介入手术,而且术后预后良好,为更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带来希望。(通讯员 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