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黄婧、胡玉普)4月21日,笔者在襄阳市审计局获悉,该局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资源统筹运用,不断拓展审计的深度和广度,推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高质量发展,为筑牢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绿色屏障”贡献审计力量。
坚持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全覆盖为目标,加强审计立项研究,为谋划审计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全市范围摸排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对象,通过研究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职能、所承担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动态维护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对象库,科学安排年度项目计划,有序有力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覆盖”。2021年至2023年,以工业园、开发区为重点,开展了14个工业园、开发区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基本实现全市工业园、开发区“全覆盖”。
坚持以建立可持续专业化审计队伍为目标,加强审计力量建设,为打造审计梯队提供人才保障。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团队,统一调配人力资源。加强人才培养,近三年连续举办审计系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专题培训,累计参训270余人次;选派4名业务骨干参加审计署、省审计厅的资源环境审计业务培训,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开展审计干部夜校,邀请专家或业务骨干,通过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审计干部学习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实行实务导师制、团队帮扶制,以老带新、以战代训,在学用结合中提升审计业务本领。
坚持以实现对审计对象的精准画像为目标,加强部门协作联动,为提升审计质效提供专业力量。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组建发改、财政、审计、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参与的襄阳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作专班,研究拟定符合襄阳市自然资源禀赋特点、科学规范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意见。加强贯通协作,借助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专业力量,运用移动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在线监管平台、高精密测绘无人机等多种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技术,多角度全面分析被审计单位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情况,提高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如,2023年3月,通过运用新技术,使下发的660余处图斑的核实工作在三周内完成,大大的提高了审计质效。
坚持以推动领导干部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为目标,加强审计成果运用,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供有力支撑。出台《审计整改跟踪督办工作流程》,建立审计整改台账,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每季度更新被审计单位整改进度,对账销号;不定期对上年度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回头看”,加强现场督办,促进问题整改到位、清零见底;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建立贯通协作工作机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纳入日常监督内容、纳入全市开发区专项巡察重要内容,把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作为对领导干部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形成监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