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李蔚东 通讯员 张玮、付乐)4月28日一大早,襄阳市??迪匕曹谢柙盎?,20多名采茶女工正忙着采摘茶叶,一捏一提间,一颗颗嫩绿的茶芽便 “乖乖”地进到茶篓里。
茶场老板安世明介绍,这批鲜叶采摘后,将通过冷藏车直接运输到保茶集团,通过智能加工生产线,加工成名优绿茶。
安世明说的保茶集团,是??迪赝ü猩桃实墓抑氐闩┮盗菲笠迪羰霞?,投资5亿元成立了当地最大的茶叶加工企业。
“从年初就开始接收到订单了,今年春季气温回升快,各地开园早,但还是供不应求?!北?导哦鲁ばさ滦坌老驳亟樯?,预计今年产能达到800吨左右,较去年翻番。
茶还是??档牟?,生产流程变了,味道、价值就大不一样。在保茶集团加工车间,我们看到工人把新鲜茶叶倒入原料传送带,约4小时后,一袋一袋包装完好的袋装绿茶不断下线,这期间的水洗、揉捏、杀青、烘干等14道制茶工艺全部自动化处理。
炒茶师傅手工炒制茶叶。记者 李蔚东 摄
“这是我们引进的国际领先技术的智能化生产线,所有工序都是按照区域公用品牌‘??得狻?党辞唷?岛臁囊?,从选茶叶到制作,都有严格的规定?!毙さ滦鬯?,两条智能生产线使得茶叶品质更加稳定,制茶量也大大提升。
??迪氐卮Ρ蔽?8°至31°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上,四季分明且降水集中,是生产优质茶的绝佳产地。但前些年,茶叶产业一直面临“规模小、品种差、品牌弱和低产低质低效”的窘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迪刈涤配鬃试?,作为茶业百强县,想要做大做强,必须破局突围。
该县将茶叶产业链作为全县五大特色产业链的首链、农业产业化的“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担任茶叶产业链链长,下大力气、出硬举措扶持茶叶产业发展。
通过重资产招商模式引进国家茶业重点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联合体+合作社+专业茶厂+农户”的运营模式,利用龙头企业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优势,制定完善种、产、加、销、储、运等全产业链的统一标准规范,提升茶叶产品总体品质。联合38家企业组建产业联合体,按照“联盟协作、品牌共用、渠道分销、利益共享”的运作模式,实行统一管理、抱团发展、升级产业。
2023年,县里继续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壮大产业发展。安排中央衔接补助资金2000万元用于茶叶产业链建设。对新建茶园、低产改造、加工提升、品质提升、品牌打造、龙头扶持、标准茶园创建等重点建设,继续给予奖补。
游客再茶园里采茶。记者 李蔚东 摄
一些精心做品牌的茶企优先得到扶持。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该县实施茶叶品牌建设工程,建立绿色有机茶品牌认证激励机制,引导支持企业大力开展茶叶绿色食品、有机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对新取得国家有机茶园(产品)认证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补;对新取得“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华老字号”等国字称号的,每个给予 10 万元奖励。助力优质茶企上线国家832平台,将产品进一步推向全国市场。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请加入“??得狻薄氨?党辞唷薄氨?岛臁鼻蚬闷放疲凑铡扒蚬闷放?企业产品品牌”模式,把保康茶叶从本地推向全国,实现从产品向品牌的转变。
保康县安茗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安世明介绍,加入保茶集团后,主打产品从普通绿茶变为特级芽茶,销售渠道从当地拓宽到广州、北京等省外地区,最高销售单价从500元提升到1000元以上,同期销售额比往年翻了一番?!凹用饲蚬闷放坪螅笠瞪?、销售脱胎换骨,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眼下,该县官山世外茶园二期项目、香炉山紫砂茶旅文化博览园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该县通过整合资金,统筹实施“山、水、田、林、路、园”等配套建设,积极推动茶叶种植、加工与文旅、康养、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茶叶+N”系列产业,以茶为媒,积极发展茶旅融合、茶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扩大??挡枰镀放朴跋炝?。
扩大品牌的背后,是推动茶企、茶农增收。2022年,全县茶叶面积达18.6万亩,年生产加工茶叶7000余吨,产值7.8亿元,出口创汇1046万美元。全县11个乡镇、189个村9427户茶农种植茶叶,4万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茶叶生产经营。2023年,茶产业链建设目标是:加工产值达到8.5亿元,茶叶出口 2500 吨,出口创汇 2500 万美元。
精心育品牌,抱团闯市场。??迪匚榧欠朐撇ū硎荆?到プ∈?、市特色产业链建设机遇,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打造??挡枰短厣盗矗怪放啤敖械孟臁?、产品“销得出”、茶农“富得了”的产业振兴格局,成功实现由“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