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宝训 陈棋 李佳
翠绿茶园里,茶农身背茶篓,穿梭茶林,忙趁季节抢采秋茶;标准化厂房落成,场地铺设完沥青,配套设备正紧张安装中,只待企业“拎包入住”……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孟秋时节,走进湖北省恩施市白果乡桑树坝村,处处呈现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奋斗景象。
近年来,桑树坝村坚持党建引领,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和美丽村居建设等方面凝聚合力,探索“支部主推、党员主导、村民主体”的路径,绘就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丰”景。
支部主推,产业发展“链”增收
秋日里,缕缕阳光穿过云层,洒向大地,为茶山披上金衣。一座座茶山连绵,一垄垄茶浪翻滚,像石头入水泛起涟漪,从山顶散到山下。
近年来,桑树坝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将茶叶打造成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全村茶叶面积达8400余亩,产值6000多万元。
如何将一手好牌打得漂亮?2023年6月,恩施市委办公室驻村工作队一进村,就开始寻找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桑树坝村茶园美如画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锚定目标,团结拧成一股绳,突出党建引领,把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构建“党建+企业+农户”的“1+1+N”产业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产业,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产业发展,必须让市场主体“唱主角”。工作队和村两委从全村实际出发,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和产业升级的“助攻手”。
在茶农采摘、茶企生产的高峰期,村里坚持“无事不扰、有事上门”,及时协调解决设备检修、物流运输等方面难题,力促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同时聚焦惠企政策对接落地、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生产要素协调保障等方面,带着责任感情、政策举措,深入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帮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桑树坝村还积极谋划推进茶产业升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600万元,新建一座200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对茶厂场平黑色化,安装变压器等配套设施,方便企业入驻,并招商引资引入一家优质市场主体,打造村级茶叶品牌。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村里党员向保国、刘华艳等人挺身而出,投资百万元建茶厂,收购村民茶叶,并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其中,向保国创办的恩施市四海春茶业有限公司年产值上两千万元,目前成功进规。
茶厂如雨后春笋建起来,村民再也不用跋山涉水去卖茶,在家门口就能出售茶叶,户均年收入增加两万多元。全村现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14家,其中规上企业2家,有效延伸产业链和促农增收。
党员主导,基层治理“铸”和谐
在桑树坝村罗家坳组的山林里,一座清代咸丰八年的古碑屹立在此,被恩施市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古碑上,文字记录着当时施南府恩施县断处村民纠纷、实行分水而治的告示。
“分水而治”的典故,在当地曾一度被传为佳话。现如今,此类善治的故事,在桑树坝村基层治理中得到传承和演绎。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桑树坝村通过党建引领,成立了乡风文明理事会,由村里农民党员出任会长,7名理事会成员参与基层治理事务,发挥他们群众基础好、掌握民情实等优势。
覃道胜有着53年党龄,曾在村两委任职,因为为人处世公道正派和热心参与村里事务,在村民中有很高威望。2023年,两位村民因山田边界发生纠纷,由于年代久远,土地证上参照物无法辨认,于是各执一词,闹到了村里。
这时候,老党员覃道胜站了出来,依据曾经工作时的记忆,找到遗留的痕迹,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得两人握手言和。
村里召集老党员征求意见
说起乡风文明理事会,村民李应轩直竖大拇指。2023年,村里修路导致门口排水不畅,李应轩找到了村里。乡风文明理事会出面,与施工方多次协调,最终解决了排水问题。
李应轩十分满意协调结果,并借助修路的契机,硬化了自家院坝,开展庭院美化亮化。现在,李家院落已经成为下龙淌公路边的一道风景线。
基层矛盾纷繁复杂,仅仅依靠村干部是不够的,桑树坝村团结起一批以覃道胜、高贤海为代表的老党员,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既熟悉村情,又熟悉民情,能找准关键点、关键事、关键人,在化解基层矛盾时往往事半功倍。
2023年以来,桑树坝村老党员参与化解矛盾纠纷6起,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100%,为建设平安和谐乡村贡献了“银发力量”。
村民主体,共同缔造“铺”富路
脱贫攻坚中,桑树坝村砂石路通到小组,村民出行有了基本保障。乡村振兴里,村民对公路有了更高的要求,“公路硬化到家家户户”又成了大家的新追求。
“产业发展受限,日常出行不便”,驻村工作队通过走村入户摸底,召开小组会、院坝会,及时掌握民情民意。
“村里要在产业大局上掌握方向,争取政策,我们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共同把家园建设好……”村民党员曾相权在群众会上提出想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曾相权的提议立即得到村民响应,纷纷表示愿意筹资筹劳,合力来修到户的公路。村民们现场捐款,筹集资金8万余元。
为了推进硬化公路建设,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村民组建了谭家湾公路临时指挥部,共同推举小组长赵诗文任指挥长,党员和村民代表为成员。
村民主动投工投劳硬化公路
公路动工后,村民们自告奋勇,处处能见繁忙有序的劳动场景。80多岁党员王清平主动让出自己的菜园拓宽公路;70岁老党员曾相志一家三父子齐上阵,义务投工投劳、无偿让地;村民王兴忠因在外创业无法回家,听说家乡在修路后主动捐钱……
经过18天的紧张施工,谭家湾公路改扩建工程正式完工,全长3.6公里,道路全部拓宽到5.75米。
有了谭家湾公路的成功案例,桑树坝村掀起了参与共同缔造的一股建设浪潮,各小组村民主动响应,纷纷出钱出力。
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陈程介绍,2023年至今,累计召开共同缔造群众会、小组会20余场,筹资100余万元,改扩建公路16余公里,硬化公路3.9公里。同时,工作队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硬化公路10公里。全村营造出浓厚的共同缔造氛围,共谋共建共享的主人翁意识也在村民心中落地生根。
如今,行走在干净宽阔的道路上,每个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昔日的“烦心路”变成了“幸福路”,串起了一户户村民们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新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