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见习记者冯袁玥、通讯员武人才)8月15日,创“芯”大赛集成电路产业高峰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大楼举行,行业专家、高校学者汇聚一堂,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之路,为培养高端人才建言献策。
“校企合作远远不止签个字那么简单。”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示范性微电子学院联盟副理事长缪向水第一个发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高校发挥应用基础研究的优势,围绕企业提升中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需要,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和人才培养。”
缪向水介绍,华科集成电路学院作为试点,协同企业从体制上做了创新性改革。以往高校教师要赴海外进行为期两三年的博士后学习,但近年华科尝试让高校老师走进企业做技术研发。人才引进认可企业经历,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人才流动的渠道打通。
“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创新是我国集成电路突围的关键?!备窨莆⒌缱樱ㄉ虾#┯邢薰靖弊懿们蔷⑿腿瞬排嘌侍庹箍治?,“这种创新一定是开放式创新,所以需要开放式系统。”高校、老师、企业有不同的诉求,需要一个开放系统将这些可能性包容进去,乔劲轩认为这是未来产学研合作最具挑战的地方,需要从最底层的机制开始梳理,让各方在合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并且平衡好话语权。
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劲则指出,高校人才与企业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他认为,当企业发展程度越深,越需要跨领域人才。以北方创新中心为例,集成电路、微电子专业出身的员工仅占一半不到,还需要不少机械、计算机、数学、物理等专业的学生,如果高校能联合培养出复合型人才,那将是企业科技骨干的后备军。
康劲还表示,合作是命题作文,必须在项目中进行。他相信,国内高校师生的答题能力是一流的,一旦这样的合作达成,就能实现“老师把知识落地,企业把资源转化为成果和利益”的双赢局面。
能留得住人才的企业,永远要与学生保持双向奔赴。深圳市紫光同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王佩宁从校企两方面进行解读:在学校的教育中,首先要培养学生为集成电路产业拼搏的使命感责任感,工作后坚定的投身到产业中,持之以恒。同时,企业要给学生试错的机会,才能更好培养高质量人才。
论坛最后还举行了现场问答环节,参加创“芯”大赛的高校学生与专家就行业未来、行业待遇等实在问题进行激烈探讨,现场气氛活跃。据悉,第七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决赛于本月1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打响,借此机会,华科连续举行院长论坛、产业论坛、技术论坛等交流活动,为更好培养行业高端人才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