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实习生严思琦、通讯员杨依)“如何缓解司法资源紧张的压力,真正做到‘抓前端、治未病’?”8月15日,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与武汉仲裁委员会联合签署金融纠纷非诉化解合作机制合作备忘录,充分运用“法院+仲裁+银行”模式,开展金融业的诉源治理。双方为共建的“金融纠纷非诉化解法护营商工作站”授牌。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武昌区是全省金融业最密集扎堆的区域,占武汉市金融增加值的四分之一。为了更好地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武昌法院当好全省金融业诉源解纷的实践先锋,仅去年一年间,收案降幅高达9%,6909件金融纠纷成功在诉前调解,诉源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武昌区金融机构众多,需要提供大量的精细化高质量金融审判服务?!本萘私?,一些本可以通过非诉、调解或者正常履行解决的案件如果大批量进入了诉讼程序,既增加当事人负担,也耗费司法资源,影响办案质量。
“此次与武汉仲裁委员会联合签署合作机制,是武昌法院进一步畅通金融解纷领域诉与非诉衔接渠道。”武昌区人民法院院长邓永清介绍,该法院将持续深化2024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试点,这次合作既包括创新性建立“法院+仲裁+银行”合作机制,设立金融解纷工作站,还包括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联合开展金融新兴领域的研究互助等多方面内容。
“此次合作是武昌区人民法院与武汉仲裁委积极沟通、相向而行的交汇点。”武汉仲裁委常务副主任罗平认为,双方将以优秀人才队伍、专业制度支撑和先进技术平台为合作基础,充分发挥诉讼、仲裁、调解等不同纠纷解决方式的作用,助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创新发展,维护稳健有序的金融环境。
“这一探索,不仅有利于快速化解涉金融纠纷,而且为我们节约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有利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湖北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湖北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代表在座谈交流中纷纷肯定。代表们认为法院、仲裁委以及金融机构能够立足各自优势特点,既有金融机构作为纠纷主体提前预防、能动化解,又有仲裁这一灵活的解纷形式为当事人提供多样选择,更有法院强制执行作为兜底,有利于实现多方联动、多措并举预防、化解金融纠纷。
下一步,武昌区人民法院将与武汉仲裁委、各金融机构保持常态化沟通联络,持续挖掘“法院+仲裁+银行”最优合作模式,力争达到金融解纷领域“1+1+1>3”的聚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