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国家统计局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消费市场的回升向好态势,离不开各地刺激政策的强力支撑和持续拉动,一段时间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纷纷抢抓暑期消费季机会,发放餐饮、家电、3C数码、汽车等领域消费券,加大补贴力度,推动消费市场“乘势而上”。据统计,截至8月26日,已有湖北、浙江、四川、广东、广西等地结合本地市场特色,拿出真金白银促消费扩内需。
用消费券降低消费者生活成本,是实实在在的“让利于民”。各地发放的消费券多采取的是按比例直接冲抵相应金额,这就意味着购买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花更少的钱,减轻了消费者的负担,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据湖北省商务厅数据显示,仅2023年3至4月,湖北投放5亿元的“惠购湖北”消费券,直接拉动消费金额23.58亿元,惠及商户超40万家。综合来看,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形成了“消费券刺激消费—消费促进生产—生产帮助企业纾困—纾困拉动就业—就业再促进消费”的良性循环,激发了需求的乘数效应最大化。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不能盲目跟风,更不可任性为之疯狂“撒钱”。消费券是由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在全面实行“营改增”和结构性减税的政策环境之下,地方政府的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加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路径的依赖被削弱,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显得尤为突出。
消费券的发放考验着地方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从前期优化消费券方案设计、做好刺激效果的预估,到中期消费券的发放、消费券“提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和监管,到后期实际刺激经济效果的评定,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稍有不慎,最终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
券小作用大,小小消费券,折射的是地方政府在优化和扩大服务供给,释放服务消费潜力的有益探索。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坚定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目标没有变。采取积极有效的促消费举措,充分发挥消费拉动作用,将带动经济链条运转更加顺畅,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不竭的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松(谷城县委组织部 )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