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博 刘俊华 黄志刚
通讯员 秦叙常
8月26日,夜幕初降,在湖北省来凤县喳西泰广场的南剧大舞台上,来凤县南剧艺术团的青年学员们正在表演新排练的戏曲舞蹈,不时赢得台下观众阵阵喝彩。
来凤县南剧艺术团的青年学员们正在表演新排练的戏曲舞蹈
百年南剧,五代人接力薪火传承
南剧,又称南戏、施南调,俗称“高台戏”或“人大戏”,是流行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方戏曲剧种,湖北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南剧萌芽于清代康熙年间、鄂西容美土司时代,形成于十八世纪中期乾隆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时间回溯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深受汉文化熏陶且酷爱戏剧的鄂西容美土司田舜年,慕《桃花扇》之名,派遣部下去拜谒著名戏曲家孔尚任。孔尚任因不方便前往鄂西容美,便委派自己的好友顾彩携带《桃花扇》前往。顾彩到来之后,直接住进容美土司的天成楼别墅,受到特别礼遇。他的到来,给偏远的少数民族群居之地带来了华夏文化的阳光雨露。他悉心指导容美土司戏班新排全本《桃花扇》,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排练,容美土司举行隆重的关公诞辰纪念活动,其主要内容就是上演孔尚任的《桃花扇》。据《容美纪游》记述:“五月十三日,演戏于细柳城之庙楼?!?/p>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尽管《桃花扇》的演出引起轰动,然而,以昆曲为基础的孔尚任版《桃花扇》,还是过于文气典雅,与当地土家族山民存在很大的心理距离。在田舜年与土司戏班演员的鼓励之下,顾彩决定融汇当地的“巴曲”和“楚调”,从内容到唱腔,对《桃花扇》进行深度改编。
顾彩于五月十六日迁居云来庄的止西阁,悉心进行二次创作??咨腥紊贸ご醋鳌鞍竿分鳌保ㄎ难Ь绫荆?,顾彩则深谙舞台呈现与演员说唱之所需,擅长将“案头之作”变为本色当行的“场上之作”(舞台演出剧本)。于是,经过“栖止西阁凡四十天”,顾彩改编的《南桃花扇》横空出世。对此,孔尚任评价道:“顾子天石读予《桃花扇》,引而申之,改为《南桃花扇》。令生旦当场团圆,以快观者之目;其词华精警,追步临川?!?/p>
《南桃花扇》上演时,可谓容美土司史上盛况空前的戏曲艺术节。其规模之巨大——土民百姓举家前往,连百里外的山民都赶来观看;其仪式之隆重——田舜年身着朝服亲自主持,将吏兵客悉数出席;其氛围之喜庆——土司行署设宴摆酒款待观众,凡光临者“皆饮之酒”。
至此,一种崭新的戏曲艺术形式——南剧,就此诞生。经过漫长演变,南剧在清朝乾隆年间逐渐定型。南剧声腔主要为南路、北路、上路、高腔、昆腔和杂腔等六大声腔,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在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南剧科班多与川、湘、鄂边区职业艺人相互搭班。在1939年动荡时期,湖北省临时政府迁往恩施,外地汉剧、楚剧等戏班随之迁来,与本地南剧戏班同地交流竞争,促进了南剧艺术水平、表演层次、音乐设计等方面的提升。2008年,南剧被纳入国家第二批重点非遗保护项目。据统计,包括南剧木偶戏剧目在内,当前南剧传统剧目有近千个,仅存藏的南剧剧目手抄本就有近700个。
来凤县南剧传习所所长储永光自18岁起学习南剧,已是来凤县南剧艺术团第五代传人。据储永光介绍,1953年,来凤县几个戏剧科班组建起来凤县人民艺术剧院,这便是现在的来凤县南剧艺术团前身。2019年,黄冈艺术学校与来凤县南剧传习所开办第一期定向培养班,招收学员24名。2022年,第二期定向培养班招收学员26名。目前,两期委培班里30余名学员已能参与演出。
观众逐渐老去,国潮的出路在何方
观众,是一个剧团赖以生存的根本。剧团要生存,要将南剧传承发扬下去,就必然要走向市场,争取观众的目光。
“现在我们的一个问题是观众在流失,以前的观众都在逐渐老去;现在年轻人里也在流行国潮,但新一代年轻人来现场看戏剧的热情肯定是不如以前的观众,现在手机网络也这么发达,随便都能看大师的戏。”储永光说起南剧走向市场化面临的诸多问题,深切感受到在当下传统戏剧“造血能力”的薄弱,没有政府的支持,剧团难以做到“自给自足”。
“说传承、发扬光大的话,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点力不从心,光靠我们肯定是做不到的?!碧峒澳暇绱械南肿?,定向培养班学员杨通文说道,“现在很多地方小剧团,回来都是从事的歌舞方面演出,搞戏剧表演的机会相对还是比较少?!?/p>
南剧表演
在政府号召下,既为了丰富群众文娱生活,也为了宣传南剧,来凤县南剧艺术团积极进行“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今年以来,南剧团送戏下乡演出就有近120场。同时,每个星期的周五、周六晚上,南剧团都会在喳西泰广场的南剧大舞台进行演出。在部分村子里,群众的参与热情并不是很高,不过有些村还保持着以往的习俗,放鞭炮欢迎剧团演出。在南剧大舞台的演出也是吸引了不少观众,“有返乡的大学生会来打卡,还有观众在演出时从头看到尾的”。
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来凤县南剧艺术团在传承传统剧目的同时,也开始以当代英雄人物故事为原型进行现代戏剧创作。自2015以来,南剧团先后创编了《山寨新家》《故乡也有彩云天》《生命绝唱》《拼命书记》《初心》《追爹》《本色》等大小剧目28台,歌颂英雄人物,传唱家国情怀。
为了适应观众变化的观看习惯,南剧团还在筹备进行线上展演。目前,南剧团已经完成部分戏剧的录制,也在培养适合戏剧直播的主播人才,准备探索运营抖音号。去年七月,南剧团还成立了公司,承接商业演出,一年来,公司营业额已经达到300多万元。
演员磨炼,肩负延续根脉的使命
今年5月30日至6月7日,中国剧协小梅花艺术团一行17人应邀赴格鲁吉亚参加“2024第比利斯儿童与青少年国际戏剧节”。湖北省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获得者任俊杰正是定向培养班19级学员,此次在戏剧节上表演南剧《林冲夜奔》,其生动威武的武戏赢得不少同行赞叹。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培养一个成熟的戏剧演员,少说也要十年。”储永光说道,“还要看人的嗓音、形象条件,也需要有耐性、悟性,能忍受痛苦?!?/p>
据定向培养班19级学员徐钰晗介绍,他们每天的课程包括早功、唱腔、钹子课等等,一天十节课,从上午6点半开始,一直到晚上9点。
“我16岁开始学的,撕腿、撕胯、下腰……老师对我们的要求跟年纪小的同学一样。很痛,但是我们不好放弃,还有学弟学妹呀,我不坚持他们一定会学我,毕竟我也大一些?!苯衲?0岁的杨通文也是19级学员,提及练习过程时这样说道。
在南剧团定向培养班来到各地中学招取学员时,不少学员都是抱着对唱歌、舞蹈的兴趣参加了招考,然而实际训练内容却是严格、扎实、枯燥了许多,有学员表示上课“第一天就不想练了”。打基础的过程尤为痛苦,然而这是登上舞台的“必经之路”。
在磨炼中,学员们逐渐成长起来,最早的一批学员已经能够“挑起”一部剧目,部分新一代的小弟子也展现出较好的天赋悟性。
“一部戏的人物塑造是很困难的,我们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生平经历,研究他的说话方式,因为我们要靠我们个人更细致的动作,让台下的人感受出来你在演什么人。”杨通文说道。在亲自见证、参与了现代剧目的创作后,他对戏剧艺术有了更深的感悟。
“传承的最大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光把戏曲作为爱好是不行的,必须有人把它作为职业才能传承下去?!贝⒂拦庀蚣钦咚灯鸲阅暇绱械牡S?,希望下一代弟子也能意识到“传承”的意义,把南剧当成一个责任,可以沉下心来,主动学习、钻研,努力学好基本功,才能在未来演出个人特色,把南剧唱好。
“如果你们有心,我们下次再上演《穆柯寨》,你们就能看到我们南剧传统的脸谱,它不一样,很美!”对弟子们提到传统的南剧脸谱,储永光不由得激动起来,“这可能是你们看都还没看到的东西,这就是文化的根脉。我们要学好南剧,把这些东西发扬光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