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花式赶暑假作业的戏码再次上演。在全国不少地方,做手抄报、打卡博物馆等实践类作业成为学生和家长们“查漏补缺”的重点,有些家长干脆代笔补作业。对于这种现象,很多教育界人士人都表示,匆忙赶工并无意义。一些学校也表示会适当设定开学适应期,给学生留出缓交作业的时间。
实际上,“双减”政策落地后,家长们普遍反映,在寒暑假期间,抄抄写写的作业变少了,反而是实践探究作业比重较大。没有了纸上刷题的假期,花式作业更考验学校和老师们的教育智慧。不过,有很多实践类作业让孩子有点搞不定,这令家长着急,于是,就采取了干脆“代劳”的方式。
学校设计这些实践类作业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这些作业旨在鼓励学生坚持适当参加锻炼、开展绿色阅读、参加实践活动等,却也遭遇了诸多现实问题,而家长“代劳”假期实践类作业“累成狗”就是一个突出问题。像“原创手抄报难倒全家”之类,就是有力证明。
为此,学校应该在布置实践类作业时,考虑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布置作业,同时,要与文化课作业比重进行合理搭配,不可过多、过繁、过难。假期是孩子们的休整放松时间,不应该因为过重的作业负担而失去了应有的快乐。因此,学校在设计实践类作业之前,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不能要求过高。
而就家长来说,在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些动手能力较差的孩子的确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家长不能因为着急就代劳,也不必给孩子设置太高的要求,陪伴孩子一起简单完成即可。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适当提一些建议,引导孩子完成得更好。而无论是放任孩子开学前突击完成作业,还是家长帮忙写作业,都是不正确的方式。
实践类作业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但学校存在“过难过高”等倾向,家长也存在重形式、轻意义等问题。总之,假期作业忙坏家长,家校都该认真反思。家校当以“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假期实践类作业做出客观评价,而不是总以“对错率”来评判,否则,不会有期待中的好结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天放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