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进一步确定了为基层减负的鲜明导向?;闶枪抑卫淼幕?,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支撑。为基层减负,只减形式主义,不减责任担当,只简工作流程,不降工作标准,以实干实效为目标,减负得正。
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因此需要将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敝薪夥懦隼炊喔墒凳拢峡鼗嵋槭?、控制规模规格、提升质量效率,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阕橹扇夯嵋?,无需“兴师动众”,办得“高端大气”,而应当“接地气”,几把椅子一摆,一张桌子一放,会议条幅一拉,手中蒲扇一摇,联系基层群众的屋场会就能热热闹闹地开起来,会议期间人人都能畅所欲言,无论是反馈问题还是提出建议,群众干部都能齐心协力共同思考、共商决策。此外,基层干部更应该拒绝“形式主义”,应将有限的精力放在干实事上,走出办公室、会议室,走入田间地头、群众心间,一丝不苟完成工作、兢兢业业服务群众、踏踏实实汇报情况。
高屋建瓴的宏观政策、庄严肃穆的集体会议固然重要,但基层工作,更需要会讲“群众话”,会做“群众事”,既要让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也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面向基层群众的文件政策、通知公告,需要沾上乡土气息的“平铺直叙”,质朴简洁的文字才能让群众更好地理解,真挚诚恳的话语才能让群众更好的领悟,扫除了沟通障碍才能让基层工作更加顺利地展开。处理基层群众工作,要切实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操一口乡音、泡一杯热茶,亲亲热热地同群众交流,让群众感受到干部的关心;而面对群众的急事,既要遵守规章制度,也要灵活变通、事急从权,为群众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急事变“缓”。只有加强基层干群联系,解决干群沟通问题,才能让群众更好地理解干部工作,更愿意配合干部工作,从而做到“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基层事务繁多,线上公务系统建设不完善,各类信息记录难以及时上网,不能准确传达给上级单位,往往需要基层干部带着纸质资料前往城镇办理,造成“开车两小时,办理十分钟”的尴尬局面,浪费时间与人力资源。因此需要建设健全公务线上办理系统,城、镇、乡三位一体,各部门团结协作、互通有无,即时录入信息,跟进审核信息,统筹管理信息,让政务神经网络深入基层,使得基层单位的“风吹草动”上级单位能“一目了然”,上级单位的通知公告基层单位能“闻风而动”。同时应加强针对基层干部的线上技能培训,完善公务线上办理系统操作手册,多措并举进行操作教学,妥善解决系统问题反馈,确?;愀刹渴炝氛莆展癜炖硐低呈褂梅绞?,从而更加便捷、高效、迅速地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当基层群众能足不出户反映问题,基层干部能足不出村完成工作,基层办事效率就能更上一层楼,基层减负也能落到实处。
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推动改革的终端和末梢。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严格执行《若干规定》,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星宇(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 )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