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董淑健
通讯员 伊昶铭
入秋以来,湖北省黄冈市白莲河示范区白莲河乡李家垸村稻浪起伏,稻谷飘香,当地群众抓住晴好天气抢收稻谷,一片繁忙。
在该村4组李垸下畈,有一块面积4亩左右的水田,金黄的稻谷摇曳在秋风中,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空气中散发着阵阵稻香。
这块被种得很好的农田,却是别人代种出来的。20年来,一直由农田承包人、本村村民李格和耕种?!罢饷炊嗄?,主人都没要过租金?!?月28日,李格和对记者说。
实行“分田到户”责任制后,这块农田由李维立、张桂兰夫妇负责种植。
李维立在2004年4月因病去世前,最不放心的是他家的农田。他知道,妻子张桂兰是个“药罐子”,下田干农活是指望不上的?!拔壹业奶锸裁词焙蚨蓟牟坏谩崩钗⑽兆牌拮诱殴鹄嫉氖?,断断续续说完这句话,就永远闭上了双眼。
此时,李维立的长子李华玉完成学业后在深圳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次子李奉华在武汉一家理发店当学徒。面对父亲的嘱托,兄弟俩一时手足无措。两兄弟再三合计,决定将田无偿交给隔壁邻居李格和就近耕种。兄弟俩提出的条件很简单:只准耕种,不准闲置抛荒,更不准在田里建房和殡葬,兄弟俩也不向李格和收任何租金。
协议达成后,双方都信守承诺。
那时,在偏僻的李家垸村,土地给人们带来了温饱,但无法满足大家对富裕生活的向往,男女老少纷纷背起行囊,加入了外出务工的行列。
2014年5月,李家兄弟的母亲张桂兰去世。李华玉和弟弟未变更以前的转让条件,与李格和达成新一轮协议?!八橇叫值芑故鞘裁炊疾幌蛭乙灰揖缸??!崩罡窈退?。
今年5月5日,是张桂兰的祭奠日,每年这个时候,李家两兄弟都要回家祭奠。眼看租田合同就要到期,得知此事的李格和当晚主动上门拜访。“你们家的农田两次合同期共租给我耕种20年了,我今天是来续签合同的?!崩罡窈退得骼匆夂螅罴伊叫值芤炜谕怠白飧?,我们放心!”就这样,双方愉快地签订了第三次协议,续签10年。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句话是在警示我们要守护好每一块‘饭碗田’,也告诫我们无论走多远,田地才是我们最牢靠的饭碗?!崩罨袼嫡饣笆保歉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