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为基层减负工作树立了制度标杆,彰显了党中央坚决全面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悖魑持醒刖霾卟渴鹇涞氐摹白詈笠还铩?,其治理效能关系到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和人民群众的长远福祉。因此,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需从“为车减负”与“为马赋能”双向发力,确保广大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担当作为。
厘边界、赋职权,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为此,各级各部门要以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为导向,通过编“清单”、厘“边界”、划“红线”促使“权责归位”,从而构建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边界清晰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譬如: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印发《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镇和街道职责事项清单》,确定了镇(街道)承接的56项具体赋权事项,使基层职责有了清晰的“施工图”;出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镇(街道)职责准入制度》,有效防止了区属职能部门将自身工作责任转嫁给镇(街道)的现象,确保了基层权责的对等性......一系列解决“权小责大”难题的解决措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专心耕好“责任田”、高效干好“分内事”。
卸包袱、提效能,促进基层工作高效化。为基层减负赋能,关键在于双管齐下,既要“减量”,通过精简冗余发文与会议,减少形式主义的干扰,促进信息传递的高效直接;又要“提质”,摒弃“督减考扎堆”与“过度留痕”等弊端,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工作实效。以湖北武汉为例,其推行的社区基础数据“一表共享”、基层业务“一端直办”、各类系统“一门登录”等举措,不仅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还显著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提升了工作效率,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走进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从而更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回归其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本质。
减压力,添动力,激发基层干部新活力。为基层松绑减负,既要减轻压力又要增加动力。通过暖心关怀,激励基层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精神风貌。近年来,江西赣州信丰县将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工作。大力选拔和重用在基层一线扛硬活、打硬仗的优秀干部,共提拔322人,晋升922人次,并授予荣誉748人次,显著提升了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和活力。同时,为营造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55名干部及2个单位澄清正名,并对6批共6人次实施容错减责措施,从而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此外,还紧密围绕基层干部实际需求,不断强化关怀措施,积极解决他们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他们能够安心、舒心、暖心地投入工作,为基层事业的稳固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唯有驰而不息、扎扎实实地打好基层减负攻坚战、持久战,才能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地为党和人民群众办实事、创实绩、做贡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章美玲(武汉市江夏“”青苹果网评团队 )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