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梁传松
通讯员 倪锦阳 倪胜林
“我现在才明白父辈为什么执意要我从事教师这个行业了。”9月9日,在幕阜山北麓的大山深处,湖北阳新县王英镇东源学校35岁的陈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虽然自己才刚到这所学校仅一年时间,但是却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孩子。
放下孩子走进山区
“第一天报到,从老家黄冈罗田赶到王英镇东源学校,中途多次转车共花了7个多小时?!被匾淦鹑ツ?月底到王英镇东源学校报到时,陈清仍记忆犹新。1989年出生的陈清在2010年大学毕业后,便跟着朋友一起去了深圳打工。结婚后,2016年她怀孕后便回到了黄冈。生下儿子后,陈清便来到了武汉一所培训机构当老师。
“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来阳新工作,没想到会分到这么偏僻的学校来,更没想到这一年下来,竟喜欢上了这份工作?!背虑逅?,在武汉培训机构工作时,她一名同事是阳新人,当时因为培训机构后来的日子不好过,同事邀请她一起到阳新考教师编制。却不想自己考上了,而其同事却落榜了。阴差阳错,就来到了阳新工作了。
陈清在课堂上上课
“儿子今年8岁了,在罗田县老家读小学二年级。”陈清说,婚后,她丈夫一直在深圳从事销售工作,自己在学校上课,也没时间照顾孩子,只得将儿子托付给了自己的父母照顾,自己背起行囊来到了王英镇东源学校。
“从地图上看,学校距离老家直线距离只有130多公里,但如果乘车绕出岛需要一个多小时?!背虑逅?,第一次走这么崎岖的山路,报到时一路颠簸让他胃内翻江倒海、呕吐不止才来到学校。来到学校第一天,就听学校教师说,曾经有来东源学校报到的老师,看到学校这么偏远,第二天就背着行囊离开了。
看着操场上一些老师正在清除杂草,在为新生准备入学前进行大扫除,陈清的心情有种说不出的惆怅。
祖孙三代从事教育
每次回家,从学校乘船到王英镇,需要半小时的时间,然后要乘车一小时抵达阳新县城,再坐一个小时的火车到武汉,最后乘车两小时,才能回到罗田县城。这中间需要7个多小时时间,每次来回,让陈清感觉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
“我爷爷和父亲都是教师,所以他们希望我也能接过他们的衣钵,当一名老师。”陈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20世纪60年代,她爷爷陈云雁就当过小学的老师。在爷爷的潜移默化影响下,1981年,她父亲陈健文大学毕业后,接过了爷爷的教鞭,直到2022年才退休。
得知女儿刚报名就要打“退堂鼓”,陈健文便开始做陈清的思想工作:“只要坚持半年,如果不行再回来?!币蛭约捍邮陆逃ぷ?4年,他知道只要女儿坚持下去,就会知道肩头的责任,也会爱上这份工作,爱上这里的孩子。
仅一个多月,陈清再也没向父亲发过牢骚,而是专心地扎根在这片广袤的山村里教书育人。今年,陈清不但赢得了学校师生的认可,还获评王英镇“十佳教师”荣誉称号。
陈清(左)在女生宿舍和学生交流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关爱?!碧钙鹱约阂荒昀吹母惺?,陈清说,今年上半年教七年级语文,本学期将跟随升到八年级担任班主任。班级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孩子,甚至还有孩子来自单亲家庭。他们来到学校不仅仅需要学习文化知识,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关爱。
“对自己孩子很亏欠,但没办法做到两全其美。”陈清说,每次与儿子视频后,她都要偷偷地抹眼泪。为了不影响教学,她只得将孩子留在父母那里,平时放长假才能回家一趟,与孩子短暂团聚后,又匆匆离别。
爱上了这里的孩子
阳新是一个打工大县,很多家长为了挣钱,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在家看管,普遍缺少父母的关爱。
去年冬天,学生晨跑时,陈清发现一名姓石的学生穿着单衣,她便提醒其结束跑步后回寝室添衣服。但在课堂上,陈清发现这名学生依旧穿着单衣,坐在教室里瑟瑟发抖。见此情形,陈清二话不说,将自己的外套脱了下来,给学生穿上。
去年底,班级一名学生因在校外打架,被打学生家长怒气冲冲地找到学校,要求陈清处理挑起事端的“刺头”学生??吹胶⒆又渍偷难垌虑辶⒓锤偶页ご叛窖粜孪爻且皆杭觳?。确认孩子没有问题后,才返回学校来处理打架事宜。
放学后,陈清送低年级学生回家
原来,那名“刺头”学生父母离婚后,母亲离家了,一直杳无音信。父亲重组家庭后留在了广东,他和妹妹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也许是渴望父母多一点关注,慢慢地,这名学生就变得“无法无天”,成绩一落千丈。
得知原委后,陈清不厌其烦地找他聊天,发现他的优点,在课堂上大力表扬。就这样,这名“刺头”慢慢有了转变,不仅能够努力去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够在课堂上把笔记写得仔仔细细。班上的灯管、门锁等坏了,他能主动帮忙修好。
“不但有责任心,而且也很有耐心,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蓖跤⒄蚨粗醒Ц毙3ぱ罾樯?,为了不影响教学,陈清整天和学生打成了一片,不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更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陈清的日记里写有这样一段话:未来我会和孩子们一起携手成长,我立志要做一棵树,扎根在这片山林里,用我微弱的力量,引领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