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的蟑螂被从盒中放出,黑色的虫影四下散开,瞬间没入花坛不见。据媒体报道,近日,一段“河北廊坊市一女子在小区放生蟑螂”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类似这种“民间放生”行为时有发生。此前,曾有小区业主把蟑螂带到楼下花园里放生;有人在公园内放生上百条蛇,引起当地居民不安,相关部门在现场放置了警示牌;有人在淡水湖泊里放生巴西龟等外来物种,导致外来物种入侵;更有“奇葩”放生,矿泉水、鱼豆腐都成了放“生”对象……
放生,本意是通过将被他人捕获的动物重新放归自然,达到维护生态平衡和行善积德的目的。然而,某些“非科学”甚至“误入歧途”的放生行为却严重扭曲了这一行为的本质。盲目放生、放生有害物种不仅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而且与放生的本意背道而驰?!胺派搿钡男形褪堑湫偷牟豢蒲Х派形睦?。这样的行为不仅不能为生态带来积极的影响,反而可能因蟑螂的繁殖能力极强,而导致其迅速扩散、大量繁殖,最终给当地生态带来难以预料的破坏。
近年来,多起放生事件成闹剧,个别违规放生当事人更因此受到罚款等处罚。在我国能否随意放生?随意放生出了问题可能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如何规范放生行为?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应该深入思考如何科学地开展放生行为。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放生指导体系。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哪些物种可以放生、哪些物种不能放生,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放生活动。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生态?;さ娜鲜逗鸵馐?,让更多人了解科学放生的意义和方法;其次,对于放生活动的监管也必不可少。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放生活动的监管力度,防止有害物种的非法放生行为。对于违规的放生活动应依法进行处罚,以儆效尤。
“放生蟑螂”的行为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更是对“放生”这一行为的亵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行为都应该以科学、合理、负责任的态度来进行。在追求善意的同时,更要注重行为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ず梦颐堑纳肪?,让“放生”这一行为回归其本意。
别用“放生蟑螂”弄脏了“放生行为”,要让祸害生态的放生行为没有生存的机会。有善心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切不可把“作恶”当“善心”。野蛮放生,需要法律的手硬起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郭元鹏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