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实习生 周志佳 通讯员 肖艳艳
葫芦和非遗,看起来似乎无甚关联的两种事物,会发生怎样的奇妙联系?
近日,第七届湖北省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分享交流会在武汉工程大学举行,武汉工程大学百“化”林非遗传承工坊志愿服务团介绍了“小小葫芦+非遗烙印”志愿服务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
三年前,志愿服务团正苦恼于非遗烙画面临失传。在一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发现河南南阳、湖北赤壁两地农民也在苦恼于葫芦滞销问题。
“农户薛伯伯生活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的一个乡镇上,以种植葫芦为主要营生,年收入8700元,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滞销的葫芦,让他非常发愁?!毕钅拷樯苋怂?,一边是非遗传承,一边是农产品愁销售,如果能一起解决就好了。
“非遗+葫芦”是否可行?
花费3年时光,他们走遍鄂豫两省多地,走访87个村镇,调研农户1200户,形成调研报告35篇,确定“非遗+葫芦”这一方案具有可行性。
“我们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借助3D打印技术和机械臂在葫芦上烙印文字图案,赋予其文化价值。原本普通的葫芦,摇身一变成有独特图案的‘画葫芦’,更让消费者喜爱。利用了3D非遗烙印技术的葫芦销量成倍增加,年收入提升30%,不仅解决了非遗烙画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的难题,也让薛伯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毕钅拷樯苋怂怠?/p>
在这个过程中,志愿服务团不断遇到困难,但他们没有放弃,发挥专业特长,将志愿服务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效颇丰。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奋斗的脚步永远向前!”项目介绍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