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展由湖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湖北30多位摄影家应邀前往非洲,将镜头对准了野生动物最后的伊甸园。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风险,深入非洲考察并拍摄野生动物生存状态,20多万公里的拍摄之路,足迹遍布非洲十多个国家自然?;で凸乙吧锕?,包括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带和神秘部落。他们通过镜头捕捉了大量真实、丰富的细节,体现了摄影家们对地球和人类深刻的忧虑和饱满的艺术热情,真诚地展现了非洲的神奇和鲜活,为人们走进非洲、认识非洲、了解非洲打开了一扇窗,也为中非交流、人与自然架起了一座“影像之桥”。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野生动物?;ば峥蒲Э疾煳被岣泵厥槌ぁ⒑笔∩阌凹倚崂硎?、武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明告诉记者,好奇是他拿起相机进行自然生态摄影的主要原因,因为有了相机,他便有了观察自然发现探索世界的理由。在非洲,他一共拍摄了20多万张照片,而入选《遇见》的仅110幅自然生态类作品,每幅作品背后都讲述着自己遇见拍摄对象时的激情和思考?!坝跋裆缁嵫Ч刈⒌氖菗斢笆τ黾纳愣韵笏氏值模胱匀?、社会、时代、历史的人文之间的关系。”杨明介绍,《遇见》正是通过这些影像作品,深度反映了这种思想,并用图片提出问题、反映现实,用视觉语言的表达去影响社会。
《遇见》分为“极地生态”“边缘部落”“飞舞精灵”三大主题。杨明介绍,非洲原始部落众多,以游猎或放牧为主,原始淳朴、粗犷豪迈,他们风餐露宿,与野兽为伍,拒绝现代化的舒适生活,堪称草原上的独特风景,而赤裸上身为宝宝哺乳的辛巴族女子,更是母爱十足。
武汉市文联副主席董宏猷在该书序中这样评价杨明:“这位如同特战队员般的青年摄影家,在短短的数年里,就用他的‘狙击步枪’斩获了一大批‘猎物’。他对摄影的痴迷与热爱,他在野外创作过程中的认真与执着,他在承前启后,博览众长中的谦虚好学,聪敏悟性,都使他与摄影艺术有了天然而独特的遇见?!?/p>
此次摄影展策展人王岳君介绍,摄影展早已是世界一项影响重大的文化与艺术传播活动,自1839年摄影在法国诞生后,摄影便借着工业革命的东风与现代社会各行各业迅速融合,逐渐发展出新闻、艺术、商业、科技等门类众多又规模庞大的摄影体系,而各种摄影的发展对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均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现今的图像文化时代,举办中国··湖北《情系非洲》摄影作品展,就是希望通过摄影这一特定的视觉语言去展示非洲的野性、神秘、大美,让观众通过图片去感受摄影家赋予摄影这种最客观的艺术形式以最丰沛的情感、使命感和环保忧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