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湖南省纪委官方网站“三湘风纪网”刊登了湖南临湘市委原副书记、市长龚卫国的忏悔书。龚卫国在忏悔书中称“从贪权到贪钱、贪色、贪玩,这几个‘孪生兄弟’毁了我。”(3月13日 中国青年网)
“零容忍、零界限、零死角”的反腐风暴,导演了一场场“贪官现形记”,贪官入狱时的悔恨泪,还原了贪官从“人上人”变成“阶下囚”的落魄。而今,昔日临湘市市长龚卫国的悲情忏悔书,再一次应证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铁律。
正所谓:“幸福都相似,不幸各不同”。近年来,屡屡曝光的“万字忏悔书”,高度的提炼,严谨的文风,深情的忏悔,让人心生感叹,却总伴随着似曾相识之感。纵观贪官的忏悔书,从贫苦出身开篇,到细数辉煌历史、再到剖析坠落经过、最后若干个对不起结尾。四大版块的“忏悔标配”,不禁让人心生疑惑,究竟是官员坠落太相似,还是忏悔太雷同?
关于“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桥段,公众早已屡见不鲜。从抄剧本的官司不断,到抄调研文章的骂声不减。众所周知,抄剧本、抄文章为的无非就是“名和利”,而今忏悔书也惊现“雷同剧”,着实让人汗颜,而雷同的“忏悔书”,是在应付谁?又能感动谁?
究其让贪官书写忏悔书的初衷,不是为了比文采,更没有标准格式,为的是让犯错的官员,真正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静化心灵的梳理,从而剖析内心深处,达到改过自新的目的。而雷同的“忏悔书”成风背后,更撕开了贪官“被饲候”的“后遗症”,讲话稿秘书写,文件下属代为拟定,早已习惯被饲候的思维,早已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自觉,连忏悔书也借鉴,不知是种怎么的嘲讽?
然而,看似完美的“忏悔书”,不是感动谁的“杀手锏”,更不是卸责的“遮羞布”,而不论是贪官也好,还是犯了错误的普通人也罢,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忏悔,真正付出改过的行动,才能真正的静化心灵,而唯有贪官们真正的实现自我静化,才能走出一片崭新的天空,才是自我最好的救赎。
无省思则无忏悔,无忏悔则难言真正的改造与宽恕。官员“雷同忏悔书”不只是个“黑色幽默”,不能一笑而过,而值得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究其原因、反思因果。深刻剖析贪官犯罪原因,查摆制度、体制、机制存在的漏洞,才能铲除腐败的土壤,建立完善惩防体系。而唯有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司法体制机制,避免“完美”忏悔书成“卸责密码”,才是让“雷同忏悔书”消失的“不二法宝”。(王鸣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