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 齐云 通讯员 刘金峰 张晨子)“住在这里真好呀,干净整洁,充满了人情味儿。”一走进梅苑小区,整洁的道路旁是贴满物业自治管理的公示栏,盛开的海棠花下便是居民每天健身休闲的地方,让人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里的氛围。这是今日武昌区在中南街召开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会现场的一幕。
小区居民休闲的一角
梅苑小区紧邻傅家坡长途车站,住户2000多户、居民6850人,是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住宅小区。 但你不会想到,2009年10月,梅苑小区一期被“弃管”了:基础设施老化、物业缴费降低,物业公司一夜“蒸发”,这让社区书记刘慧为了难。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慧在报社上看到上海市一社区成立民办非企业类社会组织负责物业管理工作,妥善解决了物业管理难题,这让刘慧看到了希望。经过充分调研,社区决定大胆开展小区物业自治管理,把管理权交给群众自己。
在小区物业自治公示栏,记者看到,自治管理下的小区居民普遍生活成本比新小区节省了一大半。例如,居民私家车每辆每月只用交80元停车费,管网疏通一次50元,请一次家政钟点工花费为20—30元等。
小区物业自治服务收费标准
6年来,小区基础设施完备、路面整洁、环境优美,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不少搬到电梯房的年轻人又重新搬回梅苑小区,张女士说,“住在这里很很快乐,有邻里乡亲的感觉。”
据介绍,小区物业管理, 特别是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难题,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课题。中南路街从街情实际出发,自觉承担起“老旧小区和物业服务企业‘弃管’小区物业管理的主体责任”, 精准把握不同社区的差异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形成了四种切实可行的物业自治模式,分别是:以梅苑社区为代表的“小区自治”模式,以涂家岭社区为代表的“院落自治”模式,以静安社区为代表的“楼栋自治”模式,以付家坡社区为代表的“零散自治”模式。
涂家岭社区管理面积0.7平方公里,辖区居民3096户,6个辖区单位,3个物业公司。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素质参差不齐,居住在较为分散的多个院落中。为了便于管理,街道办事处根据地理环境,累计投入30余万元,修建院墙,建立和改造半封闭、封闭式院落23个。对单位型院落以“看好自己的家,管好自己的人”为责任主体实施单位院落管理。对其他院落,通过实施自治管理式“院落”计划,将社区管理网络纵向拓展延伸至楼栋院落。
中南路街静安社区共有3187户,8878人,小区房屋共有68栋、148个单元居民楼,绝大部分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部分楼栋坐落零散,居民结构复杂,业主诉求各异,存在物业管理“真空”现象。小区与武昌火车站东广场接近,环境卫生和治安状况较差;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水管网破损,水表没有实现一户一表;物业收费率低。社区以楼栋为落脚点,开展以业委会、自管小组及部分自治管理与物业管理相结合等形式的楼栋自治,改变了老旧小区物业无人管理的现状,满足了居民群众的需求,减轻了政府财政的负担,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付家坡社区居民区主要由老旧小区组成,权属关系分散,地域分布零散,物业管理较为滞后,矛盾最为突出的小区主要有3个:机械化宿舍、省国资委和省中医院小区。针对不同需求,付家坡社区决定因地施策,组织引导三个小区实行零散自治管理,即某一局部、单项的自治管理。其中省机械化小区通过建立小区车辆管理系统,运行的是车辆秩序管理的单项自治管理模式;省国资委小区建立运行的是环境卫生、治安防范、基础设施维护单项自治管理模式;省中医院小区建立运行的是环境卫生和治安防范单项自治管理模式。经过近一年的运行,效果良好,小区一应事务基本可以由小区自己解决。
通过零散自治模式,小区物业管理成效初步彰显。以省机械化小区为例,通过规范管理,原先只能满足90余台车停放的小区,现在能容纳150多台车。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停车问题产生的邻里纠纷。小区6户困难家庭居民,成功应聘车辆管理员岗位,实现了在家门口再就业。小区还利用临时停车费结余的2.6万元,安装了20个治安监控探头,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
目前,武昌区有93个社区的93个院落,通过前期纳入整治改造计划,完成了服务机构组建、环境提档升级、物业服务实施、接受“大城管”考核等任务。但是,在93个院落之外,还有很多老旧小区院落未能纳入改造。
今年,武昌区财政专门安排了整治资金,由民政委牵头负责整治改造和落实服务工作。下一步,将对老旧小区需要纳入整治改造的建设内容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编制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计划和完成改造计划的“时间表”、“路线图”,尽快完成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