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委 肖敏摄
长江网讯(通讯员叶火生 葛从辉 朱晨)秸杆、农林弃物在农村大量产生,处理不好不仅随处成垃圾,美丽村湾大打折扣,若烧掉又污染环境,江夏区山坡街高峰村内在全市投产的首个秸杆加工基地,不仅将这些让人头疼的弃物消化减量,通过加工处理,弃物还变成了抢手货——燃料。21日,记者走进该基地新投入运行的车间,近距离感受了这一变化。
高峰村地处典型的农林地区,该村及其周边区域农业林资源丰富,秸杆、农林物产生量大但弃物难处理。在全市全面推进城管革命进农村,建设美丽村湾的政策引导和相关部门谋划下,去年10月,由高峰村村委会牵头,发挥其地域和交通优势,村里与一家专业公司合资,同时发动农民参股,多方合资500万,成立了武汉金飞洋富盈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利用保福社区内的一块已荒废厂区,加上流转的少量边际土地共约13亩,建设了这条“生物质成型燃料自动化清洁化集成生产线”。
高峰村的村支书余良忠(是该项目主要带头人)介绍,基地生产车间的原料都是从本村和周边村湾收购,多是扔弃的秸杆、农林枝杆、黄豆梗、可燃瓜果壳等,通过粉碎、压挤等处理,这些扔之无用、烧之有害的弃物变成了成形的颗粒燃料,不仅体积大大减小,还可以替代燃煤。
按项目设计,该基地每年约收集消化农作物秸秆、农林产品加工废弃物等1.1万吨,产出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约1万吨,相当于替代6000吨标准煤。如果1万吨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用于工业锅炉燃烧,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万5千多吨。同时,还可以就地解决农民就业岗位15个。
该村支书告诉记者,前期项目还没正式投产,一家生物公司已预订了他们厂三年生产总量的定单。
记者了解到,类似高峰村这样的村庄,在武汉很多新城区大量存在,虽然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林废弃物露天焚烧都提出禁止规定并采取措施,但由于农林秸秆等废弃物数量大,秸秆禁烧问题困扰政府和农民已久。
市农村工作专班称,该项目的建设投产,将为全市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找到有效途径,同时也会给美丽村湾建设起到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