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通讯员 胡梦 万凌翔 记者 吴晓敏)武汉市民鄂先生剪趾甲时不小心剪破了点皮肤,两个月都难愈合,以甲沟炎来治疗,拔了趾甲不仅没有改善,反而疼痛加剧,后被确诊为脉管炎。专家提醒,每年都有大量脉管炎患者被误诊为甲沟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严重者可致截肢。
图片来源于网络
47岁的鄂先生是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1年前出现右下肢疼痛,快走后下肢疼痛加重,常觉得肢体发凉。两个多月前,鄂先生剪右脚大拇指趾甲后不慎划伤致皮肤,随后皮肤开始破溃、趾甲周围也开始红肿,就诊后被误以为是“甲沟炎”,并进行了趾甲拔除。然而,拔甲后他的趾甲不但没有痊愈,表面反而不断形成小溃疡,一直不愈合,十分疼痛,不能走路,无奈之下,鄂先生到湖北省中医院血管外科就诊,被确诊为脉管炎。
该院血管外科主任尹红教授介绍,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局部缺血、跛行、肢体发凉、疼痛。如果患者不慎划伤皮肤,就容易出现溃疡、坏死,难以愈合,更为严重的还会导致坏疽,最终可能只能以截肢保命。
尹红提醒,吸烟、饮酒、高血脂、寒冷刺激等是导致血管闭塞的主要诱因,一旦肢体末端出现疼痛、发凉、红肿等症状,要警惕血管方面的疾患,不要自行盲目处理,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