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26日到现在,甘肃村庄里的惨案已经发生了很久。只不过,直到这两天,它才真正成为舆论中心——以在朋友圈刷屏的方式。刷屏的文章,叫做《盛世中的蝼蚁》。
就像此前每一次成为公共事件的新闻那样,围绕《蝼蚁》一文,舆论场的意见也迅速分化。支持者认为,是贫穷、是社会之恶导致了惨剧的发生,文笔直指当下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的“蝼蚁”感;反对者则认为,贫穷与杀子自杀之间不一定存在必然逻辑关系,在事实调查清楚之前,急切地把帽子扣在全社会的头上并不妥当。
正如当下的人会把历史读成当下史一样,人们也习惯从新闻中读出代入感;一如亚里士多德在论述戏剧时说的那样:面对悲剧,人们感到恐惧或者怜悯(因为戏中人的行为或者可以从逻辑上理解,或许无可避免),最终达到“净化”(katharsis,宣泄后平静)情感的效果。
换句话说,面对同一头大象,因为着眼点不同,每个群体摸到的都不一样。但除了情绪式的宣泄和抒情,我们希望,在如此惨烈的新闻背后,我们可以认真地分析和考虑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最终又应当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