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深读四川 | 巴蜀经济地位历史性变革的机遇
2016-10-05 11:18:00 来源: 川报观察

巴蜀之地正在迎来显著提升在全国,乃至国际经济体系中地位的历史性机遇。这一变革不是如同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赋予当地的自贸区、长江经济带等政策,而是建立在深刻的经济社会基础变革之上。

“扬一益二”——在中国这个全世界唯一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大国,巴蜀之地曾经占有在全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

历史上的四川经济怎么样?

恰恰是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领先世界优势最大的唐宋时期,巴蜀之地攀上了其全国经济影响力的最高峰,留下了《元和郡县志》(唐宪宗元和年间即公元806-820年)的纪实——“扬州与成都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留下了《资治通鉴》的追记——“先是,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特别是在南宋时期,巴蜀一隅之地竟能提供整个南宋近1/3的财政收入。根据学界的普遍观点,南宋政权站稳脚跟、完成经济恢复之后,每年财政收入总额一亿缗左右。

而高宗建炎、绍兴年间,四川每年税收为3342万缗,孝宗淳熙年间达3667万缗,这一时期四川每年向中央政府输送的税款约占南宋财政总收入的三成多。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之所以诞生于一千年前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的四川,就是建立在当时当地实体经济部门位居全国、全世界前列的基础之上。

“交子”

由于宋朝之后两次经历毁灭性战乱,中国经济国际地位沦落而使得沿海地区获得了对接国际市场的巨大区位优势,四川等内陆地区则深陷区位劣势;由于当时的交通物流方式不能满足近代工业发展的需求,巴蜀之地在全国经济中的分量也大大降低。

在改革开放全面启动之后,沿海地区借助与国际市场全面对接之利而突飞猛进,深处内陆的四川在全国GDP总量中所占份额一度连年下降:1990年,四川GDP为890.95亿元,占比为4.75%。2000年,四川GDP为3928.20亿元,占比为3.94%。

当四川遇上经济变革的历史性机遇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述趋势开始发生变化。2008年全球金融?;岳?,变化呈加速之势,深处内陆的巴蜀之地迎来了三大经济变革的历史性机遇。

成都高新区

中国内外部市场规模、发展水平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市场相对于国际市场不再显得微不足道,相反,在许多货物和服务贸易中,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大市场。到2015年,中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0.8亿元,相当于同年出口额(141255亿元)的213%。

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而言,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沿海地区对接外部市场的区位优势不再如十九世纪中期以来那般突出,四川这样的内陆地区即使仅仅面向国内市场,工业生产就已经足以实现原来只有靠出口市场才能实现的规模经济,外国投资者在四川这类内陆地区投资于面向中国国内市场的项目已经具备了商业合理性。

须知,四川2015年末常住人口8204万,超过欧盟人口最多的德国(8177万);2015年GDP达到30103.1亿元,按当年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1美元兑6.9141元折算合4353.87亿美元,这个经济体量超过了世界银行定义的全部低收入国家2014年GDP的总和(3974亿美元),比当前国际投资热门国家越南GDP(2015年为1915亿美元)的两倍还多。

在这样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下,大多数现代产业足以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第二个历史性的经济变革是中国国内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的大规模产业转移全面启动。第三个历史性的经济变革是中国交通运输条件发生了巨变。

在主打陆路物流和贸易“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中国西部省区中,各方面条件决定了四川和重庆是真正有前途的出口制造业中心,这一点自不待言。就是面向传统的海路进出口市场,长江内河水路运输条件与技术的进步也为巴蜀之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三峡船闸使用后,通航最大船舶实载量达到了6300吨。现在能够通行大吨位集装箱船和汽车滚装船,装运高价值制成品,为承接产业转移和提升外贸商品结构创造了条件。

巴蜀之地的GDP、工业生产、外贸进出口增速全面超越了全国平均水平。

四川的表现优于中国的整体水平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顶梁柱”。而四川的表现更是优于中国的整体水平。

2003年以来的所有年份,四川经济增长率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结果是2015年四川GDP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3.94%提升到了4.45%。再加上重庆,巴蜀之地在全国经济总量中占比已经达到了6.77%。

四川经济规模的较快增长建立在实体经济部门发展之上。

2008-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500020.07亿元上升至1103300.7亿元,年均增长11.97%;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4286.43亿元上升到37876.3亿元,年均增长14.95%。目前,在四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了316家,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累计突破1万家。

尤其突出的是,同样是在为承接产业转移而竞争,拥有人才等多方面优势的巴蜀之地与海外那些新兴市场经济体有着本质的不同,在这里突飞猛进的不仅仅是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更有一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不仅有招来的316家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万家外资公司,更有一批内资高技术企业。

四川一省制造了全世界一半的苹果平板电脑,封装测试了全世界一半的笔记本电脑芯片,生产了全中国五分之一以上的微型计算机,核电、水电、火电装备占全国市场份额分别达到60%、40%、30%,每年生产制造汽车整车逾百万辆。

大众、沃尔沃、丰田、现代、标致、宝马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都在这里设立了规模颇大的生产基地。

四川对外贸易的增长更是可观

到2015年,按进出口商品境内目的地/货源地统计的四川进出口贸易额达到472.21亿美元。

2002-2015年间,以美元计算的中国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537%,而四川增长958%。在全球贸易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外贸的表现继续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四川外贸表现则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2015年间,以美元计算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54%,四川增长137%。

在上述变革的基础上,再加上自贸区、长江经济带等政策加持,无论是外资瞩目中国,还是中资放眼外部市场,巴蜀之地都是一个值得重视布局的重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